戲曲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戲曲史,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戲曲史教學中,面對00后這樣一批對傳統(tǒng)戲曲毫無概念和興趣的當代大學生,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戲曲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呈現(xiàn)戲曲史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媒體素材,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戲曲史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戲曲史的發(fā)展和變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戲曲表演的選段學習
戲劇本身是一門表演藝術,著名的戲劇教育家周貽白先生曾說:“戲劇本為上演而設,非奏之場上不為功”,一部劇作由劇作家創(chuàng)作出來,如果不被搬上舞臺呈現(xiàn)給觀眾,放在圖書館或者個人書架上,只能停留在文學作品階段,不能稱之為藝術。因此,戲曲表演是戲曲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過選段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戲曲選段,將其進行語言解讀和動作示范,讓學生親自體驗戲曲表演的魅力。同時,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表演,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更好地理解戲曲史的內涵。
三、古代戲曲衍生品的欣賞
在戲曲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欣賞古代戲曲衍生品,如京劇臉譜、戲曲服飾、戲曲文物等。通過觀看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學生可以感受到戲曲史的獨特魅力,并對戲曲表演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還可以邀請專家、藝術家等為學生講解戲曲衍生品的歷史背景和藝術特點,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四、實地考察與體驗活動
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戲曲史的興趣,可以組織實地考察和體驗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參觀京劇院、陜西獨有的秦腔劇團——“三意社”、“易俗社”、戲曲博物館等專題場館,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戲曲表演的魅力。同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戲曲表演的體驗活動,讓他們親自嘗試唱、念、做、打等戲曲表演技巧,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親身體驗。
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戲曲表演的選段學習、古代戲曲衍生品的欣賞以及實地考察與體驗活動,我們可以在戲曲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些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戲曲史的內容,也能夠親身感受到戲曲表演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熱情與探索的欲望。在戲曲史教學中,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興趣和熱愛,讓他們從中汲取智慧,提升人文素養(yǎng)。另外,戲曲作為中國特有的一張文化名片,極大地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高度,要引導學生堅持文化自信,將弘揚和發(fā)展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一任務重視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