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視頻的后期處理階段,如何使鏡頭和鏡頭之間的過渡合乎敘事邏輯、富有節(jié)奏?如何使畫面銜接流暢、鏡頭組接連貫?恰當剪輯點的選擇、鏡頭組接的技巧是兩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鏡頭組接剪輯點。首先,以人物動作為剪輯點。在剪輯素材的選擇過程中,應該以故事情節(jié)為依據(jù),人物動作為準繩,選擇行進動作、反應動作、連續(xù)動作作為剪輯點,去掉多余的人物動作、無效鏡頭,使敘事表達行云流水。其次,以情緒為剪輯點。在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可以通過鏡頭時間的拉長或縮短,來完整表達情緒。如悲傷情緒的不斷增加,可以刻意拉長鏡頭時間,畫面表現(xiàn)內容由人物特寫緩慢拉至遠方的山水,釋放觀眾心理情感,也賦予鏡頭一定的隱喻效果。最后,以節(jié)奏為剪輯點。影視作品的節(jié)奏與風格密不可分,輕快、激昂風格的影片,多采用短鏡頭、快節(jié)奏的鏡頭組接方法;沉郁、紀實風格的影片,鏡頭時間的呈現(xiàn)規(guī)律,則注重長鏡頭和慢節(jié)奏剪輯。除此之外,節(jié)奏剪輯點也與作品中的音樂選擇相匹配,通常剪輯點會放在音樂的節(jié)奏點、重音處,達到視覺和聽覺相統(tǒng)一的美學效果。
二、鏡頭組接的連貫性。首先,景別的變化。為了避免鏡頭的跳脫感、突兀感,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五個景別,在通常的剪輯過程中要避免兩級鏡頭的組接,景別選擇應循序漸進,由遠景到全景,由近景推特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同機位主體,不同景別莫組接”。當然,如果在影片中想要達到某種特殊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嘗試景別的跳切。其次,角度的變化。如果只考慮景別遠近的變化,畫面難免顯得刻意呆板。在剪輯過程中,如果加入正面、側面、背面等不同角度的變化,既能夠豐富背景空間環(huán)境,又能夠全面展示人物特征,增加觀影視覺新鮮感。最后,動靜的變化。動靜鏡頭處理不當,是學生作品中的常見問題。“動接動,靜接靜,動靜結合要緩沖。”剪輯應以觀眾的視覺心理邏輯為依據(jù),動態(tài)鏡頭與靜態(tài)鏡頭的硬切,同樣會給觀眾帶來跳脫和突兀感,造成歧義解讀。由動至靜,由靜至動,兩個鏡頭之間應有適當長度的“落幅”與“起幅”,可以是景深鏡頭,也可以是人物的出/入畫,實現(xiàn)動靜鏡頭之間的過渡與緩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