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戲劇舞臺上,行動是一切表演的根基和基礎,沒有行動就沒有表演,沒有戲劇。而戲劇舞臺上的行動并非是隨心而動的,它是在行動三要素的鞭策下促成的一系列舞臺呈現(xiàn)。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行動不是單一的動作,而是分為心理行動和肢體行動兩部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即可清晰的明白二者的關系:地上有一只筆,一位同學路過看見了這支筆,心理產(chǎn)生疑問或思考,這是誰的筆?我要撿起還是就放在原地?這個疑問或思考的過程就是心理行動;隨之,這位同學會做出撿起或者轉(zhuǎn)身走開的動作,這個動作就是肢體行動,從心理到肢體這一系列的變化過程稱之為表演中的行動。即演員由于心理行動的變化引發(fā)了肢體行動,肢體行動是心理行動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在戲劇舞臺上,每一個行動都不是隨機展示的,都是由心理行動引發(fā)了肢體行動,每一個動作都能找到行動的理由,說到這里,就延伸到了行動的三要素。
行動的三要素,即: 做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而簡單的三個問題卻包含了每一個舞臺上的行動動機,沒有理由的行動是無效的行動,是不應該出現(xiàn)在戲劇舞臺上的。一、做什么是指演員的上場任務:今天你要完成什么?二、為什么是上場的目的: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三、怎么做是演員的交流與適應:當接收到對手的信號時你如何接住這個信號,做出正確的反饋?我們簡單的將一段表演的內(nèi)核總結(jié)為:根據(jù)角色的舞臺任務(這里還需要區(qū)分當下任務、最高任務)找到角色上場的行動線,明確上場目的及要完成的使命,根據(jù)角色的定位及人物關系接受對手給出的信號,做出正確的判斷交流與適應。
最后,我們需要區(qū)分舞臺行動與生活行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我們說,生活行動是我們每個個體無意識的、根據(jù)自己的心情、喜好等隨機因素發(fā)起的動作,是我們自己在“過自己的生活”,具有單次不重復性;而舞臺行動是我們在編劇的筆下過角色的生活,不是我們自己的肢體在行動,是角色在行動,因此舞臺行動要從角色心理出發(fā),根據(jù)角色的心理變化及生活經(jīng)驗、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設計行動,是可重復排演的。但二者是相互影響的,舞臺行動的根基都來源于生活行動,都是以生活行動為基準設計的。這也即是“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緣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