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管理》課程作為高等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有非常強的實際應用性,學好這門課對于國貿專業(yè)學生以后從事外貿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們很多學生對這門課因認識不夠且學習方法不合理,造成學習效果不佳。現根據我多年從事進出口物流的實踐工作經驗談幾點這門課程的教學體會:
一、引導學生改變對這門課程的認識。一提到物流,很多同學都認為物流就是高級點的搬運工或者認為就是運輸。其實大家這種認識不能算錯,只能說是認識得不夠全面。我們現在所提到的物流指的是將信息、運輸、倉儲、庫存、裝卸盤運以及包裝、貨代等環(huán)節(jié)綜合起來的一種復合型服務產業(yè),并在傳統(tǒng)物流的基礎上,引入高科技手段,運用計較機進行信息聯網,并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辦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提高質量,為主顧提供最好的服務,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要明白,以前的認識僅僅是物流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物流行業(yè)也得到了很快的發(fā)展,那隨之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對有一定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強的物流技術與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所以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的教學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學(如引用海爾,利豐,富士康等企業(yè)在外貿活動中的物流操作案例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及場景模擬(如學生分組扮演倉儲部門,運輸部門,貨代,報關,報檢人員,利用實際單證的填寫及流轉流程)等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對知識的掌握效果。
三、了解學生的就業(yè)方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輔導。本書總共包含5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物流概念,根據我國目前外貿發(fā)展形勢,每個學生都要有所了解;第二部分是國際物流中用到的各種運輸方式(海洋運輸、空運、陸運等),這部分內容也屬于基礎知識,每個學生都得了解,但是對于以后想從事物流運輸行業(yè)的學生來說除了了解皮毛以外,很有必要對于每種運輸方式下的運費計算及相關單證的填寫弄得清清楚楚。第三部分是貨運代理業(yè)務,這個我們說對于以后要從事貨代業(yè)務的學生來說,重點是掌握貨代業(yè)務的具體流程;第四部分是檢驗檢疫,對于部分想考取報檢員的同學來說就有必須掌握這部分所提到的報檢的機構、報檢的項目及報檢的流程;第五部分是報關實務,這個對于我們想從事報關業(yè)務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當然,要想提高此門課程的總體教學效果,除做到以上三點外,如果有機會和條件成熟,利用假期帶領學生親臨企業(yè)或港口參與到實際物流環(huán)節(jié)當中,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財務與經濟管理系:楊江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