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在參加《2025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講會》線上直播學習的時候,通過聆聽各位老師對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踐行,讓我又一次對于漪先生關于“上課的使命”的經典闡釋有了新的理解。
于漪先生認為“課要上得生命涌動,須做到‘三激一實’。‘三激’即激情、激趣、激思,‘一實’為主動積極進行語言實踐”。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用自身對學科的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情感。這種激情能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環(huán)境中感受知識的魅力,使課堂充滿生命力。教師需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內容變得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探索,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通過設置啟發(fā)性的問題、組織討論、鼓勵質疑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在思考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成為思維碰撞的舞臺。而學習最終要落實到實踐中,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使課堂學習具有實效性。
于漪先生還說“上課就是滴灌生命之魂,德育是做人的根本。一個是德行,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線,做一個人不給人添麻煩,這是起碼的,更重要的是要為別人創(chuàng)造幸福”。于漪先生還提到“課堂的質量影響孩子生命的質量……教學是用生命在歌唱,做一個老師是了不起的。它可以使很多學生從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到懂得做人的道理,從無知到有知”。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知識的搬運工,更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夢想的守護者。在每一堂課中,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用愛與智慧點亮學生前行的道路,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棟梁之材,這便是教育最崇高的追求,也是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圣職責。
在教育的廣袤天地里,課堂是一方獨特的舞臺,承載著培育未來的使命,而教育家精神則是指引這場育人之旅的燈塔。當我們將二者緊密相連,課堂便擁有了無盡的活力與深遠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