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方式、傳播途徑的選擇對城市形象的宣傳有著重要的影響。結合微影像的傳播特征,城市形象微影像的傳播策略有以下幾點:
1.整合傳播,強化媒介聯(lián)動的深度與廣度
微影像傳播目前主要依靠的是新媒體平臺,但并不能因此忽視傳統(tǒng)媒介對于城市形象傳播的作用。在“碎片化”傳播語境下,任何一種傳播方式、傳播手段都有著各自的局限性,不能覆蓋絕大多數(shù)的受眾。因此,全方位、多渠道整合各類傳播媒介,以微博、微信、短視頻APP等新媒體為主導、以電視帶代表的傳統(tǒng)媒介為輔,在新媒體傳播的同時,也在報紙、電視對其微影像進行宣傳,強化傳播效果。
除了新、舊媒體的整合,新媒體之間的互動也能加強交流與互動,實現(xiàn)對城市形象傳播的最大效果。例如,可以將微影像與微信、微博進行互動傳播。在自媒體時代,微博、微信幾乎是大眾與外界進行溝通交流的最基本手段,合理運用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城市形象的宣傳,將微影像投放在微博和微信平臺上,依靠粉絲的力量進行口碑宣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將微影像與戶外LED顯示屏跨界聯(lián)動。,匆匆行人走在布滿LED屏幕的商區(qū)或路邊等人的時候,會被微影像的畫面所吸引,對城市形象傳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xiàn)引導傳播
城市形象的微影像宣傳,除了線上的整合傳播,線下的活動組織也多種多樣。舉辦城市微電影節(jié)、微紀錄片大賽等活動,組織高校教師、學生、或者社會群體參與創(chuàng)作,建立獎勵機制。網上宣傳征集作品,從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中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集結高校、社會的創(chuàng)作潛力和巨大的傳播力,開展比賽的同時,注重對城市形象的再次傳播;或者開發(fā)有關城市形象的主題活動、微信抽獎、城市之旅等,形成對城市形象微影像的推廣。線上、線下聯(lián)動傳播的方式,在線上宣傳的基礎上,增加了現(xiàn)實體驗,增強了大眾對城市形象、文化的認同感。3.強化社交機制,抓住熱點事件進行城市形象營銷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受眾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注意力造就生產力。金元浦在談及注意力經濟時代城市形象重建的問題時認為:“從城市形象和傳播影響方式來看,城市競爭是一種爭奪注意力的競爭,是一種爭奪眼球的經濟方式。”“策劃實施與樹立城市形象是一項促進城市發(fā)展的注意力產業(yè)。”
熱點事件在一段時期內往往受到媒體的競相報道,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具有天然地“眼球”效應。微影像微時長、微周期、微投資的特性,使其對熱點事件反應靈活。結合熱點事件,將城市形象放置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創(chuàng)作帶有城市體溫的城市形象微電影或者微紀錄片,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進行營銷,特定時期內能夠形成廣泛的關注度。
4.UGC(用戶生成內容)和病毒式傳播相結合
不論是城市形象傳播的微電影、微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還是抖音等短視頻APP的制作,因其制作周期短、成本低的特性,可以采用開放式的制作形式,利用線上平臺廣泛征意見,細分目標受眾,制作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城市形象微影像,選擇不同的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來進行宣傳。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微影像的傳播形式互動性、參與性、趣味性較強,滿足了受眾注重體驗和分享的個性追求,通過社交平臺的病毒式傳播,加強了城市形象微影像的傳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