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術誕生于1839年的法國,在1839年之前的歐洲,很多畫家、印刷方面的技術人員都祈望將看到的美麗風景、把繪畫的人物對象、把真實的場景固定下來或印在書上。因此、自1822年前后在法國人涅普斯、達蓋爾;英國人卡爾波特、阿切爾;美國人古德溫、愛迪生及喬治.伊斯曼等研究者與發(fā)明者的努力之下,到1891年攝影術才由美國“柯達”公司固定成與今天差不多的樣子。至于與攝影術相配套的照相機更是百花齊放應運而生。今天、當人們看到1826年涅普斯先生用8個小時曝光拍出的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庭院》時,誰都會對人類的創(chuàng)造和攝影術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的感慨,而這正是攝影和攝影術的研發(fā)者們意料之外的攝影更具凝固歷史、記錄社會發(fā)展、研究人文價值、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

圖為《1982年節(jié)日的民生商場》
《1982年節(jié)日的民生商場》這幅照片是1979年拍的國慶節(jié)前西安民生商場的熱鬧場景,作者顯然是組織了現場的群眾、也將商場的商品進行了布置與充實。但是、畫面中當年商場商品的種類、陳列方式、以及購買商品的群眾的服飾打扮卻是真真切切的?吹竭@幅照片、上年紀的人都會想到改革開放前西安市場商品供應的情況,那時、商場內商品種類單一,不少今天看似平常的商品(例如:電視機、自行車等)要憑票購買,即便是這張照片畫面中的品種繁多的水果糖也是限量憑本供應的,那個時候工業(yè)券、購物本、布票、糧票、油票是居民群眾上街購物的必備,否則、就只能飽飽眼福而不能隨意購買?戳诉@幅38年前西安民生商場的老照片,再對比一下今天西安民生商場的情況,其供應的商品品種真可謂是琳瑯滿目多不勝數,所有商品任你選購不受任何限制。而那時西安人為之驕傲的民生商場如今已發(fā)展為民生集團,其商場的規(guī)模和連鎖店遍及全市、全省。

圖為:《我家買了電視機》
“商場”往往是反映社會經濟的一面鏡子。今天、西安的大商場何止“民生、開元”兩家,什么“萬達、百盛、世紀金花、賽格、王府井”等等多不勝數,加上方便快捷的“華潤萬家、人人樂、沃爾瑪、麥德隆”等各種超市,讓人就近就能買到自己可心急用的東西。至于商品的種類更是不計其數,往往是一種商品會有十幾種品牌供人們選擇,商家們也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用各種促銷手段和服務方式來滿足顧客的需求,與改革開放前那種品種、品牌單一,憑本憑票購買的“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服務態(tài)度和營銷方式已成天壤之別。這從另一張老照片《我家買了電視機》就更可以看得明白,這幅老照片是作者拍的鄰居買回一臺12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準備擺在院中開電視機讓全院欣賞,院內住戶們高興和稀奇的場景。對比今天商場電視機的數量、質量、品牌真是千差萬別。今天、不單市場繁榮了,老百姓口袋也鼓了起來,據統計西安城鎮(zhèn)居民197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元,2016年達35630元,38年增加了254.5倍。這都是改革開放給老百姓帶來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