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學計劃,2017級同學本學期體育課所學內容為楊氏太極拳三段單練套路。由于是大一新生,都是年齡不到20歲的年輕人,好多同學對太極拳緩慢的節(jié)奏不感興趣,認為學它沒有用,所以產生反感、甚至厭惡情緒。對于這種情況,我采用了以下幾點來改變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
首先,要讓學生正確了解太極拳,增強學習的興趣。
緩慢的動作練習就是太極拳得獨特的鍛煉方式。因為只有動作緩慢,才能用腦細心體會、分析、領會要領,強化心理意識,增強身體素質,也便于熟悉“勁”法路徑及其變化,最后使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超乎尋常的應激反應速度。太極拳鍛煉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在于調動人體的力量潛能,一是肌肉的潛能,在螺旋纏繞中使肌肉的素質得到改善,彈性得到增強,收縮力明顯增大;二是全身肌肉的協(xié)調運動,即全身之力在意念的作用下向同一作用點匯集,從而產生巨大的爆發(fā)力,既可產生多于常人幾倍乃至幾十倍的打擊力。讓學生回憶《太極張三豐》的電影片段,讓學生在感官上對太極拳有一個新的認識,使學生了解到太極拳并不是一項老年運動,而是具有攻防技擊的一個武術拳種,它是有博大的理論作為基礎的。
其次,古人有“習武先明德,武以德為先”等名言,利用這些名言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在配以攻防技術的講解,使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最后,進行分解教學,分組練習,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并且培養(yǎng)他們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例如:左右野馬分鬃動作分解:1、上步抱球,2、弓步棚,3、捋,4、擠5、按。同時配合教師口令,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動作。再配以分組練習,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使動作的掌握就更牢靠。
總之,學生學習太極拳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是學校對學生德育教育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教無定法,只有因地制宜,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