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訪問手機版網(wǎng)站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學天地 > 教師論壇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聆聽葛劍雄教授講座心得
基礎部 崇寧

  在基礎部季老師的聯(lián)系下,我有幸和同部門的同事參加了于2017年9月22~25日在西北工業(yè)大學舉行的“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會議”。這次會議旨在以多學科及跨學科視角,與海內外學者及各界人士共同搭建充滿美好愿景的“一帶一路”,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多元互動,探索與摸索“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與走向,共同面向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進程中的挑戰(zhàn)與機遇。

  本次學術會議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葛劍雄教授所做的題為《存在與影響: 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對 “一帶一路”建設的啟示》的講座。葛教授的講座使我對“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外文化交流有了新思考,形成了新認識。

  葛教授說,分析和研究中國歷史、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完全不等同于簡單的羅列,哪一階段、哪一年中國產(chǎn)生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事件。存在不等同于影響。文化在世界上所取得的影響的大小或是否存在,就不僅僅取決于本身,而要看到它與被影響者的關系。比如血緣、民族、語言、宗教、信仰、政治、利益等,比如在同一血緣或同一民族間會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障礙,會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或保持較長久的時間。此外,還要考慮到影響者與被影響者之間的時間與空間距離,因為對同一因素而言,正常的影響力還是與時間、空間距離成反比的。我們不能主觀地認為,在中國已經(jīng)消失了的文化,肯定對周邊國家產(chǎn)生過什么樣的影響。相反,有些在國外有保存在國內已經(jīng)消失的中國文化,會反過來影響中國,這就是孔子所說的 “禮失求諸野”。再者,還要考慮到文化影響者本身的傳播態(tài)度和能力。是認真的、積極的,還是隨意的、消極的甚至是防范的。例如宋朝禁止向契丹、西夏出口書籍,更不會主動傳播文化,結果契丹、西夏都制定自己的文字,連佛經(jīng)也從漢文翻譯為西夏文,所以說宋朝的文化在契丹和西夏產(chǎn)生不了什么影響。第三,還與傳播的手段與途徑有關。在現(xiàn)代傳播手段發(fā)明和運用之前,文化的傳播只能通過人、文字和具體的物品。如果沒有人和具體的傳播物,即使處于同一時代,不同的文化之間也不可能有交流和影響。

  葛教授接下來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障礙,中國文化遠離其他發(fā)達的文明。因為地理環(huán)境的障礙,在當時幾乎是不可逾越的。歷史上有好幾次外來的文明到了中國的邊緣,但最終幾乎都沒有傳播進來,能夠過來的往往很少。目前能找到的漢代與羅馬的交流,就是 “眩人”,即今天所說的雜技演員,他們來過,但連具體人數(shù)也沒有。正因為這樣,中國的文化基本上是獨立發(fā)展起來的,一直到近代才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影響,在這以前更多的是在物質上吸收外來的文化,精神上基本是獨立發(fā)展的。其次,中國由于周邊隔絕及自身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所以在孔子時代就產(chǎn)生了強烈的 “華夷之辨”,認為華夏優(yōu)于蠻夷,蠻夷還沒有開化,等同于禽獸。夷要變夏,就必須要接受華夏的文化禮儀,反過來如有華夏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則可以由夏變夷。所以,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歷來是開而不放,傳而不播。我們現(xiàn)在往往贊揚漢唐如何的開放,但事實上是開而不放,打開一扇小門允許西域南海諸國、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人進來,但目的是讓他們來朝見或學習中國禮儀文化,而不是與他們交流,更不會向他們學習。唯一的例外,是出于宗教的目的,比如法顯、宋云、玄奘等到印度去取經(jīng)。

  葛教授說,今天我們講 “一帶一路”對文化的影響,要明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一帶一路”不是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主要是出于政治、軍事的目的,其最大的貢獻就是中國擁有了新疆和中亞,難道在今天我們提出 “一帶一路”還想擁有什么地方么? 第二,“一帶一路”不是絲綢之路的延續(xù)與再造。絲綢之路的主要動力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外國,是中亞、西亞、波斯、羅馬需要中國的絲綢,而不是中國需要把絲綢推銷出去。中國歷來沒有通過外貿來盈利的觀念,絲綢之路真正的利益獲得者是中間的商人。第三,“一帶一路”不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也是出于政治的目的,至少主要是為了宣揚國威,或者是為了加強永樂皇帝的政治合法性,而我們今天的時代不需要這樣做,不應該這樣,也不可能這樣做。第四,“一帶一路”不是新馬歇爾計劃。二戰(zhàn)結束后,歐洲人接受美國提出的馬歇爾計劃是沒有選擇的余地只能接受,是毫無爭議的。而今天要不要接受 “一帶一路”,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對方。“一帶一路”光有中國的積極性和努力是不夠的,還要如何使對方愿意合作,并保持下去。

  葛教授最后總結說,中國文化交流的歷史、文明的歷史進程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教訓,而不是經(jīng)驗。歸納起來,我認為,首先應該全面的開放,其次對中國的文化應該積極地對外作客觀的介紹和傳播,讓外國人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文化。與此同時,對外國先進的文化,中國應當主動地吸收。在今天的世界,我們自己不承認對方的價值觀是普世價值,因此我們也不該指望文化交流不再是直接的意識形態(tài)和信仰的傳播。“一帶一路”的優(yōu)先和重點地區(qū)大多有與中國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如巴基斯坦。如果我們一味強調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中國特色,連交流的作用也未必能達到,甚至會引發(fā)文明沖突,破壞大局。我們今天講 “一帶一路”的文化建設,主要還是要依靠文化商品與文化服務,我們的創(chuàng)意應該體現(xiàn)在這些方面。如果能使這些文化產(chǎn)品和文化服務有更多的中國元素,中國的價值觀就體現(xiàn)其中了。還應該明白,“一帶一路”的優(yōu)先或重點考慮是經(jīng)濟和建設。文化只有轉化為產(chǎn)品和服務才能形成軟實力,才能服務于 “一帶一路”。

葛劍雄教授講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中外文化交流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如何構建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2. 論三毛作品的藝術風格
  3. 人工智能對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4. 史鐵生《命若琴弦》賞析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心
  6. 乒乓球發(fā)球之旋轉球的接法
  7. 淺析柏拉圖的“哲學王”思想
  8. 公共管理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機遇與挑
  9. 紅色特工之王
  10. 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