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1020年—1077年),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zhèn)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他一生主要致力于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上。他繼承和發(fā)揮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關中興教,使“關學”大盛,以德育人,使學者輩出,關中民風為之一變。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的從先賢圣人那里汲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我們學校舉辦的第四屆“尚賢節(jié)”上,各與會專家熱烈討論了張載的教育思想,其中有一段話對我影響較深。張載提出“志大則才大、事業(yè)大”,“志久則氣久,德性久”(《正蒙 氣質篇》)。“有志于學者,更不論氣之美惡,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奪志也,惟患者不能堅勇”(《經學理窟 學大原》)。“且立志不可大小,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人若志趣不達,心不在焉” (《經學理窟 學大原》)。這幾段話的意思是:要求教師必須先教學生立定其志向,有了遠大的志向便可激發(fā)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同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氣質,按適當的年齡和適當時機進行恰當教學,只有學生立大志,有志于學的,最終能稱為圣人。他反對學生志愿太小,更反對秦漢以來的學風,即只要求學者達到賢人就是最高境界,這是耽誤學生的大弊病。
張載的這段話到現在對我們而言,依然有很好的借鑒意義,F在好多的大學生,務實功利的心理情節(jié)特別嚴重,在學習中,只關心對自己有用的課程。他認為沒有用的課程,上課就漫不經心,遲到早退上課玩手機現象就很嚴重,無論老師怎么強調課程的重要性,他也不會放在心上。所以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在工作中也會出現“短板效應”,后續(xù)發(fā)展?jié)摿θ狈。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更高的一個定位,就像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像張載的橫渠四句那樣,我們學習才會有源源不斷地動力,我們的學習才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要教育學生立大志,而不是常立志。只有志向高遠,才會有更高的追求,更精彩的人生。教師在工作之余,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了解其思想動態(tài),利用有利的機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學習觀,幫助他們度過迷失的大學生活,取得更大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