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省教育廳舉辦了陜西省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培訓共有8期,我很榮幸參加了第二期,來自陜西各地高校的教師代表百余人與會交流學習。
陜西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陳亞芍教授以“教學和科研之間關系”為題進行深入探討。何為教學?何為科研?怎樣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圍繞這三個問題,陳教授詳細介紹了關于教學科研的辨證關系: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教學的發(fā)展和提高。教學的發(fā)展有賴于科研的支撐,科研成為教學改革最重要的知識源泉。教學質(zhì)量是大學的生命線,科研水平是大學活力的源泉,生命力是活力的基礎。并就自身的經(jīng)驗體會。
全國教學名師傅鋼善教師作了了題為“上好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一堂課”的報告,讓人久久回味。傅教授分別從課堂內(nèi)涵的演變、認知領域的變化、課堂內(nèi)容的組織、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四個方面進行講解,讓我們懂得了怎樣去上好一堂課。傅教授以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yōu)榱舜龠M學習,需依據(jù)學情和學習需要,將學習資源、學習環(huán)境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以達到過程最優(yōu)化而編制的教與學的實施方案。要將教材內(nèi)容轉化為符合學習需要的學習內(nèi)容;要將學習內(nèi)容轉化為可執(zhí)行可實踐的學習活動;要將動態(tài)效果轉化為生成性的目標與學習結果;要將結果性(終結性)評價轉化為發(fā)展性評價。重視課程文化建設,增強自我標識,提升課程的教化思想。期望我們青年教師成為信息時代新課改的達人,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創(chuàng)客。傅教授親切的話語,幽默的交談,貼切的舉例,讓每位老師都產(chǎn)生共鳴,培訓結束后各位老師和傅教授紛紛合影。
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張立昌教授作了題為“大學教學模式及其變革取向”的報告。針對教育文化之間的沖突或者教學模式之間的文化差異,現(xiàn)代教育者要有多元文化意識,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新型分類,這樣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各種教學模式的特征和功能,理解模式的應用現(xiàn)狀,預測其發(fā)展走勢,便于對各種模式展開單個深入或橫向交叉的研究,促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綜合化。同時也為教師、學習者診斷和改善自身的模式提供了一種參照?陀^說來,各種教學模式類型都有相應的價值和適用范圍。但是,針對當前的教學實際,我們提倡探索和應用建構主義傾向的教學模式,以對客觀主義傾向的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制衡。因此,我們強調(diào)個體—探究和群體—探究的教學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吳寧教授作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的報告。吳教授針對當前的教育發(fā)展趨:一場海嘯(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正在席卷美國的高等教育,這場海嘯也將迅速波及全球,教育技術將摧毀現(xiàn)有的高等教育體系,這是不容否認的。從MOOC實踐、翻轉課堂等形式多樣的混合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并指出要進行學習過程的跟蹤與管理和學習效果評測與分析系統(tǒng),整個報告從這四個方面進行分享與交流,讓聽者心潮澎湃。
一場場精彩的報告,深入的交流,讓每一位參加培訓的教育同仁們醍醐灌頂,相信在新的一年,我省的高等教育教學一定會展現(xiàn)更加喜人的景象。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日后工作的路還有很長,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碰到的困難會接踵而來。面對這些,我會繼續(xù)迎難而上,積極進取,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嚴格要求工作,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交流,盡快使自己成長為一名德才兼?zhèn)洹I(yè)務精湛的高等學校教師。
基礎部 理工教研組 韓云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