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學天地 > 教師論壇

讀《中庸》有感

  記得剛念大學那會兒,讀《四書》,常覺得《論語》精練生動,《孟子》長于言辭,《大學》條理分明,而唯獨這《中庸》,讀后竟不知所云。以致多年來總覺得它雜而散,沒有一條如《大學》三綱八目那樣明晰的、貫穿前后的主線。雖則口頭上也常“中庸之道”的說著,可實際上對它的認知僅僅就局限在“出頭的椽子先爛”,“末位者遭淘汰”,故而要“不過,不及,執(zhí)其兩端而取其中” 這么一個淺層次上。外加理學大家程頤的解釋——“不偏不倚謂之中,不變不更謂之庸”,這么一個概念。

  而這次再讀,卻有了一些新的認知,我簡單地談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中庸》其實也和大學一樣,是有綱目可循的。其首篇《天命章》可謂燭照全篇,其開篇即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為教”,也就是說“性、道、教”這三大方面即是中庸的根本。儒家敬天、畏天命,于統(tǒng)治者而言,就是“君權(quán)神授”,就是“受命于天”,這就解決了統(tǒng)治的合法性問題;于普通人而言,則是“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說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儒家講人性,尤以孟子極力主張的性善論為代表,認為人性“善的本質(zhì)”是先天就有的。當然,儒家在承認人性善的同時,卻也并不否認人的品質(zhì)的變異性與可塑性。這就又引出了儒家一貫重視,又一再提出的教化思想?鬃蛹闯Vv“富而教之”;中庸開篇也講,這謂之教的修道是須臾不可離的。統(tǒng)而言之,通過性、道、教的同步精進,儒士即可使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達到一種至臻至善的境地,進而實現(xiàn)儒家理想的倫理思想、和諧境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敬畏心、人性論與教化思想對于今天的我們,尤其是從事教育工作者,仍然是有著重大的啟示意義。

  其次,如曾子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中庸的主要原則,其實也是忠恕、寬仁。其提倡的諸如“不偏不倚”,“內(nèi)省慎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素位而行”,“至誠無息”等觀點,也就是教導我們要能做到互相關(guān)心、互相諒解、體人寬容、將心比心,從而不斷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而這個修習方法呢,其實就是慎獨。道源于事物本身,卻又與自我相分離,因而我們要能經(jīng)常反求諸己,以去外誘之私,以充本然之善。具體而言,就是無論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遭遇什么挫折,都能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獨處時,能堅守道德信念,在即使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仍能小心謹慎,一絲不茍的自覺的進行修養(yǎng)的提升。這樣,久而久之,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自然會達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最后,我再來談談為學這部分!秵栒·二》講“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其后在《問政章·四》中又講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前者講知識的重要性,不管是生而知之,還是學而知之,知識都是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境界和文化層次的。因此,我們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不斷精進,不斷提高,這樣才會日臻完善,才有可能為圣為賢。后者則講的是學習的五個層次,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張揚,也不過分低調(diào),平常心處之。鍥而不舍,厚積薄發(fā),自然是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

  總而言之,常如儒家講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于大處,《中庸》講“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達道”,它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法寶;于個人,中庸提倡的諸如“不偏不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素位而行”,“至誠無息”,又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高標準、高要求。中庸,它不僅是一種美德,同時也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和處理事情的原則。對于我們高校教師來講,要學會運用《中庸》之中的智慧,不斷提升個人修養(yǎng)。

  基礎(chǔ)部 雷江波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如何構(gòu)建和諧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guān)系
  2. 論三毛作品的藝術(shù)風格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培訓學習心
  4. 淺析柏拉圖的“哲學王”思想
  5. 紅色特工之王
  6. 史鐵生《命若琴弦》賞析
  7. 乒乓球發(fā)球之旋轉(zhuǎn)球的接法
  8. 公共管理學科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未來機遇與挑
  9. 學習《中庸》心得體會
  10. “在線開放課程建設(shè)與教學實踐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