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為人師”是我自小以來的夢想,所以大學教師這一職業(yè),于我來講自然是心之所向、心之所喜了。自從去年從教以來,一直都在苦苦思索一個問題:究竟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大學老師,才能無負于大學教師這一光榮職業(yè)呢?西北大學博導白永秀教授給我指點了“迷津”。
2015年5月22日早9點到11點,白教授在西大太白小區(qū)圖書館報告廳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主題便是《做一名大學老師的體會》。白教授聯(lián)系自己多年來的從教經(jīng)驗,現(xiàn)身說法,飽含激情地與在座的各位青年老師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其一,他認為大學老師最應具備愛心、耐心。老師應關(guān)心學生、愛護學生,以完美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不完美的行為。其二,老師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學生是老師事業(yè)的載體與繼承者。老師認真,則學生認真;老師嚴謹,則學生嚴謹;老師誠信,則學生誠信,好的精神需代代相傳。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效而快捷的“方便面時代”,人人都在追趕、“與時俱進”,人們害怕落后、害怕貧窮。我們拼命工作、拼命賺錢、拼命壓榨自己的體力。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職業(yè)都表示不滿意,為什么?很簡單,我們總嫌自己賺的太少,總感覺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太低。以大學教師為例,很多人都是將自己的職業(yè)僅僅看做是一種謀生的途徑,而這種途徑又不能帶給你豐厚的收入。于是我們牢騷滿腹,不愿付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身為人師,內(nèi)心必須真誠,以誠教學,以誠育人。只有這樣,才能以熱情與愛心去投入,以辛勤與認真去付出,才能在工作中實現(xiàn)自己的生存價值,才能收獲更多的幸福感。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為人師者,需高姿態(tài)、多貢獻。如若此,方能實現(xiàn)玉樹芝蘭滿庭階的光輝愿景。
思政部 賀玉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