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權業(yè)務是繼金融期貨業(yè)務之后的又一重要的衍生金融業(yè)務,也是應市場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外匯期權又稱貨幣期權,是指期權的購買者在支付給期權的出售者一筆期權費后,獲得一種可以在合同到期日或到期日屆滿前按預先確定的匯率購買或是出售某種貨幣的權力。
外匯期權與外匯期貨都屬于是衍生金融產(chǎn)品,但是外匯期權與外匯期貨又有著本質(zhì)性的區(qū)別,下面我就外匯期權的一些特征給大家做以簡要的分析。
首先,外匯期權的特征體現(xiàn)在買賣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稱。在外匯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稱的,也就是交易雙方既有要求對方履約的權利,也有自己向?qū)Ψ铰募s的義務。但是在外匯期權交易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外匯期權的交易標的是一種將來可以買賣某種貨幣的權利,而不是貨幣本身(外匯期權是很少被實際交割的)。因此,外匯期權的買方有權利但不承擔義務,期權的賣方只有義務但沒有權利。
其次,買賣雙方收益與風險不對稱。在外匯期貨交易中,雙方的盈虧是對稱且不確定的,一方盈利,另一方必然虧損。但在外匯期權交易中雙方的盈虧是不對稱的,這主要是因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對稱的。對于外匯期權的購買方而言,他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就是所支付的期權費。當外匯期權的購買者在價格有利的情況下執(zhí)行期權時,其收益可能是無限的。相反,外匯期權的出售者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益則是其向賣方收取的期權費,而其風險和損失有可能是無限的。
再次,期權費不能回收且費率不固定。在外匯期權交易中,除了期權購買者在成交時為了獲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向期權出售者支付一定的期權費外,在到期履約之前,交易雙方不再發(fā)生任何形式的現(xiàn)金流轉(zhuǎn)。外匯期權交易買賣雙方交易標的是權利,賣方出售了這種權利,無論賣方在有效期內(nèi)是否行使期權,這筆費用即期權費是不能回收的。那么期權費在外匯期權交易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期權費應該如何確定呢?它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因素。
。1)期權內(nèi)在價值。其內(nèi)在價值即立即執(zhí)行該期權所能獲得的收益,這取決于執(zhí)行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礉q期權,較低的執(zhí)行價格則需較高的期權費,較高的執(zhí)行價格則期權費較低。相反,看跌期權較低的執(zhí)行價格則期權費較低,較高的執(zhí)行價格則期權費較高。
。2)期權合約到期的時間。由于外匯期權買賣雙方的風險是不對等的,賣方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外匯期權合約到期的時間越長,賣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期權費自然就越高。
。3)匯率的波動性。外匯期權交易中,買方在合約有效期內(nèi)有買賣某種貨幣的權利,而貨幣本身匯率是否穩(wěn)定就決定了買方在執(zhí)行期權時可能獲得的收益大小。那么匯率相對穩(wěn)定的貨幣收取的期權費相對則較低,反之亦然。
。4)市場利率。在外匯期權交易中,對買方而言,因為不存在到期交割的問題,所以買方利用期權交易可比遠期外匯交易節(jié)省更多的資金,那么市場利率越高這部分被節(jié)省的資金的利息收入也就越高,賣方自然有理由要求更高的期權費。反之亦然。
(5)期權供求狀況。外匯期權市場上期權買方多賣方少期權費自然高,反之亦然。供求關系是否平衡是影響期權費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后,外匯期權交易的對象時標準化的合約。外匯期權交易合約是標準化的,即除了期權費之外其他的條件都是固定的,如期權合約的幣種、規(guī)模(即金額)、到期日等等。
財務與經(jīng)濟管理系: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