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赫拉克利特,出生于公元前544年,逝于公元前483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兩個出生同一歷史時期,在歐亞大陸東西兩端面對一條河流,各自說了一句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話。
孔子站在泗水邊上發(fā)出了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會停止,并且一去不復返。這樣的感慨讓人們驚嘆世事變化之快,會時時提醒人們珍惜時光,珍惜當下。從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來看,這句話體現(xiàn)了時間的一維性即不可逆性。很多諺語、詩句都對其做出了生動的描述,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一日無二晨,時間不重臨”,讓我們
在蹉跎時光時會惶恐不安,會深深自責,繼而提醒自己努力前行。從做人做事的角度來看,意味著有些人、有些事也許可以重來,但有些東西永遠不可能失而復得,如青春、健康、生命等,告訴我們不想總是去想我們?nèi)笔裁矗鴳敻卸魑覀儞碛惺裁,那么生活的幸福感就會增加很多。孔子的這句話文字不多,直接而感性,在人類文明的這一極,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思考人與時間這一深刻主題的先河。
赫拉克利特作為辯證法的奠基人說出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格言。因為萬物皆變,此河流已經(jīng)不是彼河流了,當人涉足水中,從人的身旁流過的河水都是不重合的時間點。其中深刻的哲理告訴我們?nèi)f物是永遠運動的,而且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運動的。這一點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表達的運動是物質(zhì)的存在方式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