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九歌》是民間祭神的組詩,是南方巫祭文化的產(chǎn)物!渡焦怼菲窃摻M詩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纏綿多情的女山神去赴情人約會,以及她見不到情人時的憂思悲哀的情景和心境。全詩將情節(jié)發(fā)展,場景轉(zhuǎn)換、環(huán)境描寫與山鬼的情感變化水乳交融,可謂是情景交融藝術(shù)手法運用的代表性作品。
全詩在對山鬼形象刻畫中,詩人大量采用了富有強烈主觀情感色彩的詞語,增強了詩歌的抒情韻味。如起篇一個“若”,傳神的寫出山鬼出場的綽約風姿,讓讀者打開了聯(lián)想的大門,之后用“含睇”、“宜笑”精煉的寫出了其溫婉風情的情態(tài)。“表獨立兮山之上”,一個“表”字既寫出了山鬼的高標塵世,也描出了山鬼的心理軌跡。而“芳杜若”彰顯的則是其高潔馨香品性,結(jié)尾“徒離憂”,一個“徒”寫盡綿綿哀怨,字里行間表達了詩人對山神的欣賞、贊美、同情和仰慕。第二章開始“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幽篁”一詞既寫出了深山陰暗,不知時間,也暗示山鬼的內(nèi)心的孤獨,而“路險”則對比性的表達了山鬼前去赴約的堅定情感;而接下來的山色幽暗,云暗天昏,東風降雨突顯了山鬼未見到公子的暗淡焦灼的心情。隨著感情的發(fā)展,最后一部分更是將山林的雷鳴滾滾,猿啼悲切,陰風颯颯,細雨紛亂,林木蕭蕭,與山鬼內(nèi)心難以平靜的心潮完全一致的契合交融在一起,達到了情景交融最佳的藝術(shù)效果。
全詩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使“物皆著我之情”,大大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性和浪漫主義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