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是影響審計業(yè)務的重要因素,在運用重要性概念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特定類別的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一個或多個重要性水平(如適用)和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在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普遍感覺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在此我們可以借助于一個“杯子”來進行理解,從杯子來談審計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概念
教材上重要性的概念是這樣的:如果合理預期錯報(包括漏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學生在理解的時候就感覺特別晦澀、難懂。其實,在這里涉及到審計業(yè)務的三方當事人,一是注冊會計師,而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三是財務報表使用者,這句話可以這樣來理解:如果注冊會計師合理預期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錯報(包括漏報)單獨或匯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jù)財務報表作出的經(jīng)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這樣對應關系就明確很多。
二、重要性的運用
(一)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
注冊會計師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應當確定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以便能夠評價財務報表整體是否公允反映。如上圖所示,杯子的A點就是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A點代表杯子的最大容量是多少,超過A點,水就會溢出。同理,超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注冊會計師就不能認為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是公允的、合理的。
(二)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
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是指各類交易、賬戶余額、披露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在上圖中表示就是B點。B點代表這杯水茶葉放多少,如果養(yǎng)生的話,紅棗、枸杞、桂圓等各放多少,但是所有的這些加起來不能超過杯子的總容量,也就是A點。在審計中,財務報表是由交易、賬戶余額構成的,所以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不能超過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由此可以得出:B
(三)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
A、B兩點都在杯子的左邊,代表杯子設計的容量,在審計中也就是計劃的重要性水平,實際容量如何,裝了多少水,放了多少茶葉、紅棗、枸杞,就是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在杯子的右邊。因為計劃的重要性有兩個,所以如圖所示,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也有兩個,和A點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相對的是C點實際執(zhí)行的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和B點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相對的是b點實際執(zhí)行的特定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通常而言,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通常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50%~75%,由此我們可以推出C在金額上就等于A乘以50%~75%,b在金額上就等于B乘以50%~75%。
綜上所述,在學習審計重要性時,通過杯子的圖示法,就可以將抽象的審計理論具體化。我們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杯子,下次,當你端起杯子喝水時,你是否想起了審計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