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由語言、情感和形象、人文精神等三個要素構成,它們由表及里,分別代表著作品的語言組織、作品的情感和形象系統、作品的意義世界等三個不同的結構層次。這三層結構如下圖所示:

這三個層次,與文學定義中的語言、情感與形象、人文意識等三個要素也是一一對應統一的。
文學的語言組織。其中主要是文學語言,包括文學語言的安排結構程序的文學結構和作為文學語言的修辭手段的文學手法等,這種語言組織,由語言的組織外殼和語義精神內涵,按語法的規(guī)則與潛規(guī)則組合而成。所以這種語言組織以文字形式直接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便理所當然地成為文學作品的表層結構。
文學的情感和形象系統。文學語言與其他哲學人文學科的語言不通就在于,文學的語言是把語言當做情感符號和形象符號來使用的。文學語言通過抒寫、敘寫和描寫相結合的手段,造成了文學情感與文學形象既對立又統一的文學情感和形象系統。這種情感和形象系統在本質上是一體的。在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里表現出來的是不一樣。在詩歌里,表現出來的是形象化的情感;而在小說和劇本那里,表現為情感化的形象。因為這兩者在整個層次中處于文學語言組織的表層之下,所以,情感和形象系統被稱為文學的內層結構。
文學的意義世界。文學的語言除了作為情感符號和形象符號來使用之外,也作為思想、概念以至于象征的符號來使用。正是由于語言的這種多功能性在表現文學情感,必然在情感當中滲透著多方面的思想蘊含,即所謂的情中有理,情理交融;用這種多功能的語言符號所塑造的文學形象,也必然在形象里包含著多方面的概念內核,即所謂的形中有神,形神兼?zhèn)洹6@個情中之理和形中之神,隨著情感和形象的統一,而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學的意義世界。而這種意義世界,作為文學作品中情感化、形象化的人文意識,因為處于文學作品的核心部位,就成為了文學作品三個層次結構中的深層結構。
文學作品的情感內容會有傾向性,形象內容應有真實性,語言須有對于情感和形象內容的適應性,即藝術性。如果形象真實不僅合于社會生活現象,而且合于社會生活規(guī)律,此種合規(guī)律性即文學內容的真;如果情感傾向不僅合于個人目的,而且合于社會目的,此種合目的性即文學內容的善;如果語言藝術不僅合于表達情感和形象內容的需要,而且合于審美法則,此種和法則性即文學形式的美。文學作品作為情感和形象內容與語言形式的統一,真實性、傾向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在最高的意義上,表現為真善美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