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方福前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西部地區(qū)高校經濟學教學改革與經驗研討會”上作了“中國經濟減速的原因與出路”的主題發(fā)言。在發(fā)言中方教授總結了目前眾多專家學者的觀點,解釋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最后將落腳點落在了“導致中國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是TFP(全要素生產率)下降,尤其是技術進步減速”。
根據趙志耘和楊朝峰、張連城的測算,我國TFP減速的起始時間是2007年,張勇和古明明認為是1998年,馬明認為是2003年。而且趙志耘和楊朝峰測算,從1979-2009的TFP增長率有9年是負增長,張連城認為改革開放后的30年間,我國TFP有18年增長為負。這些結論似乎與我國這一期間經濟的快速增長明顯不符。
方福前教授在經典Solow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廣義Solow余值法,a系數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或階段取值不同,從而得出結論。我國TFP增長率在2007年達到波峰值11.6735%以后便在波動中持續(xù)下降,2011、2012年大幅度下降到了3.8361%和1.2673%。TFP增長率變化與我國經濟增長率變化在時序上高度吻合,TFP增速下降在前,GDP增速下降在后。
在TFP整體下降的背景下,2008年以后,我國技術進步對GDP變化的影響明顯下降,2010、2011年達到谷底。技術進步包括引進技術和自主創(chuàng)新。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包括常規(guī)技術和高技術。2004-2013年中國高技術進口增長率在波動中逐年下降,與此同時自主創(chuàng)新不但沒有加快,反而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國家每年授權的發(fā)明專利和國內發(fā)明專利增長率才在2008-2009年達到峰值,此后在波動中下滑。二者雙重作用的結果是我國不能有效通過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來替代技術進口,導致技術進步速度放緩、TFP增長率下降。佐證這一結論的還有近幾年我國R&D經費支出增加速度明顯放慢、設備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的比重自2005年以來開始出現下降。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減緩的主要原因是TFP增長率顯著下降,TFP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速度減慢。所以中國經濟減速是技術性減速而不是結構性或勞動力增長減速。中國經濟出路的關鍵是如何促進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才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