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歌根據(jù)句式、章法、韻律和唱法等,可以分為山歌與小調,其中山歌有很多樣式,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豈無山歌與村笛”。各地各民族的山歌都有其獨特的風采,平原地帶的山歌明麗流暢,高原山歌粗獷高亢,草原山歌熱烈奔放,山野地帶嘹亮悠揚。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山歌:
1. 花兒
主要流傳于甘肅、青海、寧夏等地的山歌,由回族、漢族、土家族、藏族等民眾用漢語歌唱,主要內(nèi)容以愛情為主。其名稱主要源于該山歌以愛情為主要內(nèi)容,當?shù)貙⒛信異矍橹路Q為“花事”、“花案”,將女情人稱為花兒,而作為民歌名稱最早出現(xiàn)于清代甘肅詩人吳鎮(zhèn)《我憶臨好十首》“花兒饒比興,番女亦風流”
2.爬山歌
流傳于內(nèi)蒙西部和晉陜北部的山歌,也叫“爬山調”或“山曲”。一首只有兩行,有時可以將許多首連在一起,組成一個詩篇,表達更豐富的情感。特別有名的如山西北部漢族人唱的《走西口》。
3.信天游
流傳于陜北地區(qū)的山歌,又叫順天游。形式自由、韻律優(yōu)美,曲調高亢活波,深刻表達內(nèi)心情感。其代表性的名篇是《蘭花花》。
4.打歌
流傳于西南地區(qū)白族、彝族、苗族等地區(qū),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名稱,但都有“跳著唱”的意思。打歌一般在郊游活動中演唱,但更多用于結婚等喜慶場合演唱。常見有兩種形式:一是一人領唱,多人伴唱;二是男女對唱。
5.雙歌
流傳于貴州東南部和廣西部分地區(qū)的水族民歌,特征是以水族語言演唱。
6.香哩歌
流傳于廣西瑤族的民歌,“香哩”來自于瑤族音譯,是歌唱者對對方的稱謂,對朋友唱時指朋友,和情人對唱指“情哥”或“情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