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傳統(tǒng)道德當中的精華。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了解傳統(tǒng)美德基本精神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大意義。
重視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句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另外還可以提一下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例子,以名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講林則徐禁煙的例子。結合現代社會以及大學生的心理也可以舉近期發(fā)生的一些例子。比如今年在央視節(jié)目《挑戰(zhàn)不可能》當中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央視11月19日播出的《挑戰(zhàn)不可能》中,備受期待的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百步筑夢”挑戰(zhàn)圓滿成功而他們的感人故事引得評委以及觀眾集體淚灑現場。擎旗手張自軒入伍7年,已經當了6年擎旗手。6年來,他每天肩扛35斤重的國旗和旗桿,風雨無阻的迎接每一個日出。由于工作需要,張自軒極少回家。有一次,父母專程到北京看望兒子,正趕上張自軒上國旗哨,為了執(zhí)行好自己的任務,保持莊嚴肅穆的狀態(tài),父母來到身旁,兒子卻沒能說一句話。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此付出努力,堅守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把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堅持做下去堅持做好,那么平凡的崗位平凡的工作也就變得不平凡了。
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傳統(tǒng)美德一向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主張“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究“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和衷共濟”?梢詮淖⒅厝穗H關系方面對學生加以引導指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就是分工合作強調團隊力量,要想個人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需要借助團隊,加入或者建立團隊能夠促進個人成長與社會發(fā)展,而人際關系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仁愛”之心與人相處有利于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個人發(fā)展。我國在人類發(fā)展問題上也主張和平共處,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概念,體現我們民族的胸襟與氣度以及我們的“仁愛”之心,在國際上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針對教材內容結合現實進行拓展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夠使學生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