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和學院部分老師參加了由陜西省教育廳主辦、在西北大學開展的“高校教學名師風采講堂”第2期培訓,此次培訓由陜西師范大學教師發(fā)展中心何聚厚教授主講,題目為“從微課到SPOC”,內容精彩豐富,實用性強,且對于我們每位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老師來說很有學習的價值,在此我將本次培訓的收獲和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通過本次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微課。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現(xiàn)在有一種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微”課,這是在社會發(fā)展中,隨著信息技術及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知識獲取渠道和獲取方式不斷優(yōu)化的結果。但是具體什么是“微”課,我們很少有人能說出一二。通過這次講座,何教授通過簡短精煉的幾句話讓我對微課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由主講老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與學的活動過程。
第二,微視頻的設計及制作。
認識到微課的主要形式就是微視頻,那微視頻怎么制作,這是很多老師關注、犯難的問題。大家都認為拍攝微視頻需要專業(yè)的攝像機,專業(yè)的軟件,所以個人很難實現(xiàn)。
何教授在講座中給大家介紹了微視頻的制作技巧:關鍵是進行選題設計,設計網(wǎng)絡教學、測試、互動環(huán)節(jié)。制作過程只需要下載錄屏軟件到自己的手機或是配有攝像頭的電腦(電腦和手機就可充當拍攝設備)、自制藍布背景、網(wǎng)絡下載后期視頻編輯處理軟件,即可完成。設備簡單,成本低,好操作,個人可在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中獨立完成。并將自己多年從事微視頻研究的成果及設備進行展示。
第三、微視頻對課堂教學效果的轉變
我們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學生課前預習,老師按照課本知識點進行講授,布置課后作業(yè)進行鞏固,并沒有了解學生是否預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相同知識點消化掌握的情況如何,所以教學效果并不盡人意。但是使用微視頻之后,將課堂形式進行翻轉。學生先通過微視頻設置的相關環(huán)節(jié)進行在線學習和測試,及時對不理解的問題在線與老師進行互動,對于每個人提出的難點問題老師進行總結,然后再利用課堂詳細分析和講解,這樣課堂授課內容針對性就很強,學生的興趣濃厚,教學效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最后何教授用“短小精悍”四個字總結了本次講座,“短”是指視頻時間短,“小”是指主題小,知識點范圍小,“精”指的是設計、制作和講解精良,“悍”指的是對于學生學習效果震撼。
總之,本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不但了解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同時也掌握了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在我們以后教學實踐過程中以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
財務與經(jīng)濟管理系 楊江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