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新的開始,7月8日,精準資助基層行的已出發(fā)3天,黃河河畔的晨風吹走困意,慰問團走訪慰問的腳步不曾停歇。

早上7時30分我們從吳堡出發(fā),沿著延黃公路不斷行進,由于部分道路塌方、路段擁堵等突發(fā)情況,都給此次走訪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車輛行駛80余公里,終于在9時52分抵達吳堡縣寇家塬鎮(zhèn)薛下村鄉(xiāng)李家溝村的李同學家。

李同學是我校2018級金融專業(yè)的學生,家中共四口人,母親患病需要長期照顧,哥哥還是還未畢業(yè)的師范類學生,全家經營著一家日雜副食小商店,在溝通中我們發(fā)現,雖然李同學家庭經濟拮據,但全家人并沒有被苦難打倒,愛和美好充盈在這個貧困家庭的每個角落,走訪的老師都被這個家庭的積極樂觀所打動。

杜老師根據目前李同學大一新生的實際情況,重點向其及家人講解了我校各項資助政策,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儉學等,尤其是建檔立卡學生享受的資助政策措施。并勉勵李同學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狀態(tài),扎實學好專業(yè)知識,早日改變家庭困境。

告別李同學一家,慰問小組簡單休整后繼續(xù)出發(fā)。慰問車輛在蜿蜒的公路上繼續(xù)前進,于下午14時43分,順利抵達榆林市綏德縣滿堂川鄉(xiāng)上王家溝村26號王同學家。

王同學是我校漢文專業(yè)的學生,家中有五口人,家中生計靠父親務農維持,且母親長期受精神疾病困擾,加之三個哥哥尚未完全就業(yè)不能補貼家用,家庭經濟負擔較重。

杜老師代表學院送上慰問金及米、油等慰問品,并詳細的向王同學一家講解了學院資助體系,并督促王同學立足當地貧困學生就業(yè)優(yōu)惠政策,不斷提升個人就業(yè)技能,拓寬家庭增收渠道。


結束慰問后,王同學給走訪老師發(fā)來貼心問候,大家疲憊的身軀也因為這溫暖有愛的話變的更加堅定有力。

在趕赴位于榆林市草海則二大排十七小排的我校賀同學途中,忽然烏云密布,大雨滂沱,在雨中前行2個小時候,終于在16點25分到達賀同學家繼續(xù)開展慰問幫扶工作。


告別賀同學后,今天的走訪也落下帷幕,隨著精準資助工作的不斷深入,親眼看到生活賦予給貧困學生的傷口和不公,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此次學校走訪慰問工作的重要意義。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學校不僅為每一個貧困大學生搭建起他們個人通往夢想彼岸的橋梁,更為每一個貧困家庭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和超越其父輩的可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精準資助任重道遠!
學生處 劉姍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