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在聽課的時候玩手機;如果老師染奇怪的發(fā)色穿奇異的著裝;如果老師自身沒有素養(yǎng)沒有知識水平;那么想想這樣的老師該怎樣去管理學生?班里的同學又會潛移默化的受到怎樣的影響?
在教育同學的過程中,教師擺事實講道理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言行的示范性。行動是無聲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特別注重身教。他強調無論為官,還是為師,都必須身心正,為人師表。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意思就是說,教育者自身品行端正,不用下命令,被教育者也會自覺地效仿;如果教育者自身言行不端正,雖然下命令,被教育者也不會服從。同學年齡小,模仿性強。教師是他們心目中崇拜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教師的衣著、談話、舉止、處事、品德及待人接物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因此,教師在言傳的同時,更應注重身教。
作為教師,“為人師表”,不僅要思想品德端正,教學內容和方法端正,為學生做出榜樣,而且為師的儀表,舉止也需端莊?鬃泳褪种v究儀表,舉止美正,有禮節(jié)。他常說:“文質彬彬,可以為君子。”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作為教師應嚴于律己,身體力行,這樣才能做同學么的表率。比如,教師要求同學們按時到校,那么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按時到校,
教師要求同學不去做的事,自己也要堅決不做。作為教師,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否則就無法做學生的榜樣。譬如,有的教師經常教育學生不準給別人起綽號,但當自己對待個別差生時,則隨口罵之“笨蛋”、“笨豬”……。再如,在教育學生不說謊時,教師自身就得時時處處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否則,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感召力,弄得學生對教師只能是“敬而遠之”。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是教師的鏡子。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只憑說教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的最終目的的。作為教師只有嚴于律己,在日常生活之中,時時事事注意自身的修養(yǎng),才能真正地成為學生心目中值得學習的榜樣,崇拜的對象!“人無完人”,當然教師也難免有缺點,有錯誤,但只要敢于承認,勇于改正,同樣也會達到身教的目的,這不但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知錯即改,實事求是的好習慣,而且更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可敬可佩。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應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沒有什么比師德的陽光更有無窮的魅力了, 沒有什么比師德的榜樣更有無比強大的力量了。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學生用自己熟悉的口氣在說某一個學生時,我們內心的感受會是怎樣?教師,是一個神圣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yǎng),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tài)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劉俊萍老師在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她說,我樂意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學生生活幸福、成長快樂。同時我也在發(fā)展著、成長著、快樂著。我愿意用坦誠的愛心培育坦誠的愛心,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以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獲得生命的意義和輝煌,師生如伴同成長。每個老師在教導同學的過程中也應做到教學相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