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讀書,有兩個故事一直讓我困惑:一個是“黃帝的新衣”故事, 一個是“指鹿為馬”的典故。明明沒穿衣,乳臭未干的孩子都能看出來,而大人們包括皇帝為啥沒有一個人敢說實話,能站出來說看不出來?明明是鹿,卻要指是馬,并且還要拉到神圣的大殿上,讓百官大臣來辨認,為何這些智商很高的臣子中還有人敢站出來,指著鹿,說就是馬?難到這些人腦門子進水了?被驢踢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明白,孩子的發(fā)現(xiàn),盡管真,但其心態(tài),那叫一種天真;大人的發(fā)現(xiàn),盡管假,但其表現(xiàn),則顯一種老成。這天真老成的底版上,印出的是一種做人的城府。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言下之意是:老人活一大把年齡了,經(jīng)事多,所講一般不是經(jīng)驗,就是教訓,抑或見多識廣,所言基本都是正確的,不聽會把事情辦砸,吃大虧的。事實也是這樣。對一個人來說,一般情況下,其年齡愈大,閱歷愈深,考慮的問題愈多,愈周全,也愈深刻。所謂老謀深算,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如果一個人涉世歷久,人情世故經(jīng)歷得多了,自然就會想問題周密,看問題高遠,處理問題圓滑,待人處事很有心機,就可以說這個人修練到家,做人做事老道,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了。
做人的城府,表現(xiàn)在“深藏不露”。城府展示的是一個人內(nèi)斂而不外露的功力,有正的一面,亦有負的一面,有陽謀,也有陰謀。修練有別,城府深淺不一,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速成的,不能因為比別人多吃了幾把鹽,城府就上去了,常常碰上幾十回釘子,吃上幾十回虧,不見得能有進步。遇事能正確判斷,理事能當機立斷,做事能嫻熟果斷,只能說明你能干,不算有城府;辦事既考慮當前,能號好脈,照顧各方利益,又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不反彈,也不能說明其有城府。大千世界,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想要自己變得有城府,就須世故一點,在做人上低調(diào)一點,有時那怕吃虧、委屈甚至貶低、自毀,不得已而為之,也應(yīng)看成是很正常的。據(jù)史書記載:婁師德在武則天時做過宰相,他的處世哲學就是忍耐。他弟在代州做官與他辭別時,他教導其弟萬事要學會忍耐。他弟回答道:“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婁師德連連搖頭,說:“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有人把痰吐在自己臉上,不要去擦,應(yīng)該讓痰自己干了,才算有忍耐。忍受著侮辱,不做一點反抗,修練就到家了。這是在官場斗爭中感悟出的城府。
做人的城府,表現(xiàn)在“沉默是金”。環(huán)境變,跟著轉(zhuǎn),否則會碰壁。大多數(shù)路數(shù)多是退去思想原有的單顏色,擠出其原有的幼氣,揉搓去剛勁,重新打磨著色,變換捏塑出另一個自己來,F(xiàn)實中,隨著歲月的變遷,環(huán)境的變化,教訓的增多,常常會逼得人不得不學得聰明起來,尤其在官場上,當置身在下面時,感到暗流涌動,權(quán)力似新發(fā)的豆芽菜瘋長,且相互勾擒,相互制約;當站在高處時,感到不勝風寒,權(quán)力常常會在雷電風雨中搖擺不停,不被搖墜,也會受寒,在擔驚受怕中,感冒幾場后,城府會上去。譬如:唐時三朝宰相姚崇,位極人臣。后因兩個兒子受賄及親信趙誨接受蕃人珍貴饋贈案發(fā),辭去相位。在去世前給子孫遺誡中說:“位逾高而益懼,思彌厚而增憂。”并作《口箴》說:“多言多失,多事多害。”“無掉爾舌,以速爾咎。”他本來是敢于犯顏直諫的,到后來三緘其口。這是在人生險惡環(huán)境中思考出的城府。
做人的城府,表現(xiàn)在“能屈能伸”。再粗的禮炮,如果沒有能點燃的火藥芯子,就一點用沒有。一個人如果單相發(fā)展,一意把自己變得知識文化素養(yǎng)高,在某個方面能獨當一面,在道德品質(zhì)上很是優(yōu)秀,不見得城府就上去了,如果硬要給個評估,在城府面前只能是初級水平。人心一顆,但人的心眼不至一顆,因為人是多元色,隨時隨地人是會變的,變腔變調(diào),甚至變臉,成另一副嘴臉,也不能說就有城府,關(guān)鍵在于心,有時心里所想與行動表現(xiàn)一致,有時心里所思與實際所做相背,不知是在做事,還是在做戲。特別是在人事關(guān)系中,能看風使舵,能隨機應(yīng)變,能屈伸隨意,那怕喝惡水,扣屎盆,也不再呼,如此心眼天天見漲,城府加深也就成自然。譬如:唐代魏忠之、郭宏霸同是御史,而魏是御史臺主官,郭只是個副職,盡管低人一等,郭卻在做人上很有城府,一次魏染病,郭當眾人面以指蘸尿“嘖嘖”品嘗,言“大人尊尿苦如金汁,芳烈爽口,此仍大吉之兆也!大人的貴病一定能克日痊愈了。”能嘗出魏主官尿液的尿味,說明消化功能開始向好的方面恢復,誰能有這么大本事和能耐,郭宏霸大人!盡管郭得了個“吃尿御史”的美稱,但經(jīng)郭這次馬屁一拍,魏甚是興奮,一高興出一身汗,病好。后郭能受到重用,都是這一口尿償出來的功勞。這是在不顧及身份和面子的情況下顯露出的城府。如果是街道賣菜者的尿液,打死郭大人也不會償?shù)摹S袥]有城府,這就是分水嶺。
做人的城府,表現(xiàn)在“吹漲捏塌”。城府要修練到位,須在為人處事上多下功夫,要懂人情世故,要感悟生活甜酸苦辣,就要時時對自己的人脈做好養(yǎng)顏,F(xiàn)實中有些人心里發(fā)霉,人變得世故,在做人上采取“在什么山唱什么歌”辦法。具體主要表現(xiàn)有二:一是看人說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了毛驢搖尾巴”;二是看人辦事。有些事說而不辦,有些事辦而不說,有些事又說又辦,有些事不辦不說。為了使自己在生活中八面玲瓏,城府上去,不斷變換心眼,當“攀根植物”,讓藤藤蔓蔓延伸;學“烏龜術(shù)”,能咬就咬,能爬就爬,人那怕變得丟掉尊嚴,沒臉沒皮,沒心沒肺,沒了自己,也不當一回事。譬如:沈括是北宋時著名的科學家,但人品不乍樣。他與蘇軾同在史館任職時關(guān)系不錯,自然沒事時要看看蘇寫的詩詞,見詩詞中有譏諷朝政的句子抄下,上報到皇帝那里,搬弄事非,導致烏臺詩案發(fā)生,讓蘇吃官司丟官,沈自己卻從中漁利,得到重用。后蘇重新被起用時,沈卻因跟錯了人,被擺官滾回老家種田去了。后來一次沈獲知蘇外出巡察路過其縣,立馬轉(zhuǎn)風駛輪,又捧個熱臉貼上來,大老遠跑到官邸蘇的住處求見,拿出小人的本事,像吹氣球一樣吹漲捏塌,對以前因他告狀而引發(fā)的錯案極力糾錯,聲明蘇沒一點點問題,都是別人臆斷、牽強附會、往壞處想的原因。這是在沒臉沒皮沒有自己時打磨出的城府,如此厚臉皮,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草之精者謂英;獸之拔群者謂雄。做人成功與失敗,是英雄,是狗熊,關(guān)鍵在于自己。做人心術(shù)要正,應(yīng)去掉陰暗,陽光點好,如果做人潮濕的地方太多,就容易生病。從這點出發(fā)不難發(fā)現(xiàn),做人的城府深點淺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人的底線和良心。你是神,入廟堂;你是鬼,入墓場;你是人,立世上。懷揣一顆平常的心,立于天地間,做人的良心不能丟,要學會不斷的燧火,不停的打磨,不停的亮曬自己的心靈,讓心里永遠是一片燦爛。如此不懈的努力,善面覆蓋,人格提升,德行高筑,修練到家,做人的水準自然會上去。此時,做人有沒有城府,己無須再提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