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作為骨干教師被派往一處頗有些名氣的學校去學習課堂教學經(jīng)驗。不想帶回來滿肚子反感:當今教育怎么了?
請看同事取回的兩部“寶經(jīng)”:
第一部:“把學生培養(yǎng)成學習的機器!”這是那所名校管理者不敢公開的治校格言,該校的老師偷偷告訴熟識的同行。———此乃該校成為名校的法寶之一也。
第二部:“把每個教室四周都變成黑板!”同事回來說課堂上學生倒是能動得很,一節(jié)課里學生忙忙活活,川流不息,在四周大大小小的黑板上面又寫又算又畫。——此乃該校課堂教學一大昭人景觀也。
這就是那所名校,——一所地處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農(nóng)村學校的兩大教育亮點。同事說,許多參觀的人和她一樣對此舉不以為然,有人竟然戲謔道,“這大概也是這個地區(qū)落后的根本原因吧!”然而,這里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刂攸c示范校。在上級的安排下,許多像我們一樣的外地學校不惜幾百里路前來取經(jīng)的人絡(luò)繹不絕,目前該校正像走紅的歌星一樣開始大賣門票收取聽課費了。
“不過,這里的升學率就是高!”同事說這是當?shù)匕傩盏目诒。老百姓的口碑好就說明學校辦水平高,這應(yīng)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個地方窮啊,問問教師工資,問問百姓收入,真的難以啟齒。有老百姓說,“讓娃好好學,考上大學趕緊走出這個窮地方,一輩子不要回來!”由此看來,被上級重視和被人們奉為“法寶”的,被老百姓認死理的,依然是堅不可摧的“高升學率”!
我雖然是一名普通教師,讀了些書,便有一種“位卑未敢忘教育”的情懷,在這里要直接對那所學校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我堅決反對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擇其上述兩點,反駁如下:
第一:“把學生培養(yǎng)成學習的機器!”說白了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考試的機器!”中國的老百姓似乎都認可了這個傳統(tǒng)觀念,對教育的這條弊端早已默認并達成共識。而那所學校正是基于這個共識,在教學管理中抓住了重中之重,“靠、拚、豁”是手段,“天天清(考),周周清(考),月月清(考)”是法寶,用不著絲毫遮遮掩掩。這應(yīng)該是一所實事求是的學校,一所能“識時務(wù)者為俊杰”的學校!為了升學率,目前還有多少學校在把高升學率當成學校的生命線。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話,用陶老先生的言論來“詮釋”他們的做法吧:
“教育是農(nóng)業(yè),而不是工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一棵棵有個性特點的麥苗而不是工業(yè)化流水線上千篇一律的產(chǎn)品。”那所學校的作為呢?教師不過是一群熱衷于設(shè)計生產(chǎn)流水線的技師而已,根本不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園丁。
學生是人啊,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靈魂有個性的人。而那里的教育者卻將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填食的鴨子,探物的機器人。即使學生全都升入高中,考上大學,將來又有什么大用呢?不知有多少文科理科狀元在踐行著“仲永”之道,我的家鄉(xiāng)近年已被清華北大因?qū)W成神經(jīng)病辭退回兩名孩子了,愿今人莫再傷“仲永”!
第二:“每個教室四周都變成黑板!”看來這個學校不提倡學生辦黑板報,辦宣傳欄,辦學習園地,辦藝術(shù)百花園,……我們這里不允許那樣做的,我們教室的墻壁會說話,樓道里有精彩紛呈的班級臉譜,是學生各展才華,各顯靈性的自由空間,是小畫家小書法家成才的搖籃,是小詩人小作家翱翔起飛的場地,是老師和學生交心的溫馨角落,是班集體個性化展示的舞臺?梢韵胂,那所學校的墻壁都變成黑板,在上課的時候被全部征用,就像農(nóng)民的農(nóng)田被無理征用蓋成大樓蓋成廠房一樣,教室整個兒變成了“學習機器”流水作業(yè)的場所?此泼γ罨睿谏厦孀鰯(shù)理計算,寫作文,寫化學方程式,在上面考試競賽,利用率的確挺高。課后呢,一片白茫;蚝趬簤簡紊{(diào)子,多么死氣沉沉!相對而言,那所學校的做法對天真爛漫的花季少年來說真是一大損失。
有點卓識的人士早就呼吁,急功近利的教育者使用急功近利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造就訓練出一批善于考試的機器,最終為社會輸送的是一批平庸或病態(tài)的勞動者,而我們賴以依存的國度需要的是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各方面人才。那所學校的做法,也并不新鮮,——他們用一些極端“有效”的辦法,擠占了學生比學習更有價值的時間和空間,換來“升學率”的攀升。這好比園丁想讓花園的花兒開成同種顏色同種規(guī)寸,并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這種缺乏遠見,缺少耐心和愛心,耗力過偏的做法,對學校教育者能帶來一時的“輝煌”,對任人擺布的孩子則是一生的損失。
可是話又說回來,既然教育已經(jīng)和功利建立了某種畸形的默契,甚至已成為這個社會當前教育的主流意識,我們又能怎么樣呢?僅僅承認當今的教育出了問題就默不作聲嗎?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勇敢站出來,不僅不去那樣的學校學習和效仿,還要通過網(wǎng)絡(luò)輿論堅決反對這種急功近利危及子孫后代并導致文化失根社會失衡的錯誤做法。
最后,我們仔細反思一下200多年前法國教育家盧梭的一段警告吧:“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
通聯(lián):山東省昌邑市育新街238號外國語學校 郵編261399 電話15863439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