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訪問手機版網(wǎng)站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紫香槐下 > 雜文 文學評論

明心見性

作者:王在祿

  人心如水,人心如鏡。

  一泓清水,波瀾不興,卻能照見青郁的草樹,飛舞的蝴蝶,翱翔的蒼鷹,深邃的藍天,悠然的白云……

  一江春水,波濤洶涌,固然有著雄壯的氣勢,駭人的聲音,不息的奔騰,卻看不清道路,認不清自性。于是放縱自我,最終消失在盡頭,迷失自我。

  照見百態(tài)世相,照見自性,心態(tài)悠然;處事處世,游刃有余,真實自然。

  照不出世相,認不清自我,一味孟浪,或有橫空沖瀉之勢,最后難免耗盡氣力心神,不知所終。

  讀《六祖譚經(jīng)》,很佩服神秀大師對心性的覺悟:“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雖入佛門未得,卻“有大利益”。至于六祖惠能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雖深得佛理,卻讓人很有些茫然,實在不知道如何修煉?也不知道修煉什么?細細想來,把心性比作明鏡或許更合適一些。

  古人的明鏡是銅做的,時常拂拭,確能照見心性萬物。如今的明鏡是用玻璃做成,似乎更與人的心性接近。

  人的心性,起初就是一塊透明的玻璃,似有似無,不易捉摸,可又實實在在。凝神靜氣,深思透悟,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然而,因其透明,人們透過玻璃關注到的往往是他人和萬物,而看不到自己。于是看到的多是他人的高矮美丑,優(yōu)劣長短。

  而明鏡如止水,照見萬物世相,照見自我,真切地反映一切。照見人世萬象,多能反省自己,認清自己,從而明心見性,從而利我利他。

  玻璃變成明鏡,是因其另一面鍍有珍貴的水銀。人心若要覺悟,也需給自己的心鍍一層水銀——精心修煉。

  修煉心性其實就是多回照自己,不要總盯著別人,把別人放在對面,而迷失了自己。把別人和自己放在同一面,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照見別人,也照見自己。

  修煉心性就是努力讓一顆極易波瀾的心平靜下來,寧如止水,結為明鏡,任風吹草動,任風云變幻,總能照見世態(tài)萬象,總能理智清醒,總能保持自我心性。

  人心如水,水以靜為真;人心如鏡,鏡以明為本。在喧鬧浮躁的紅塵世界,保持一顆寧靜的心,難能而可貴,自利而利他。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解讀林黛玉的藝術形象
  2. 踏訪作家賈平凹的故居
  3. 繼承中的發(fā)展,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新
  4. 《白鹿原》究竟缺失的是什么?
  5. 做“官”的苦衷
  6. 長篇小說《人世間》總體結構的敘事優(yōu)勢
  7. 圓的汪芳,方的“日記”
  8. 法制文學的重要收獲
  9. 長篇小說《人世間》間架結構論  
  10. 鴉片戰(zhàn)爭前后清代詩歌風格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