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女主敘事在近些年的中國影視劇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不斷被關注的命題。大部分影視作品中女性之間的關系變化總是圍繞男性展開的,女性友誼輕易地因為男性而破裂。像大女主敘事一樣,這個題材市場疲軟,缺乏核心吸引力。年代劇《小巷人家》以 20 世紀 70 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qū)莊、林兩家人的生活為背景,展現(xiàn)以黃玲和宋瑩為代表的女性在時代變遷之下的自我覺醒。
劇中以兩位中年女性的友誼為支點,串聯(lián)起兩組家庭在時代命運下的變遷。從日常瑣碎中展示雙女主敘事的內核,即在彼此身份的相互探索中深入討論女性的自我認同。黃玲和宋瑩的友誼起始于她們的共同身份,作為母親和妻子,她們的彼此認同卻是作為女性個體而獲得的。
兩人友誼的開始來自于她們共同的身份,作為母親和妻子。黃玲是稱職的母親和妻子,她在家庭中是隱身的,是被吃掉的。在小家庭中,她是完美的母親,關心孩子的吃穿用度、成長學習。在大家庭中,她是合格的妻子,在外給足丈夫面子,為了丈夫處處忍讓,在內照顧好小家,時不時接濟親戚。因而,她被困于母職困境和婆媳關系中,逐步失去自我。宋瑩卻是一位看似不合格的母親,她脾氣火爆,對兒子缺少耐心。為了分房把兒子獨自拋在書記家,卻表現(xiàn)出漠不關心。劇中角色對她的評價總是負面的,評價她是個刺頭。但黃玲看到她看似強大的外表之下善良和柔軟的內核。
兩個人在互相認同中,友誼逐步加深,宋瑩也幫助黃玲逐步走向自我認同。她會關注黃玲沒有給自己做新衣服,會關注黃玲在婆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會讓黃玲先關注自己,告訴她在作為母親之前她首先是自己。因而黃玲逐漸敢于表達真實的自我,發(fā)泄不滿的情緒,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逐步走向自我意識的覺醒,也在覺醒中在家庭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這兩個角色在協(xié)助解決生活中的瑣碎矛盾中彼此扶持,走向更深層次的自我。達成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逐步逃脫母職枷鎖,走向自我認同和主體成長。
《小巷人家》的雙女主敘事是很典型的通過相對性格展現(xiàn)不同身份的相互探尋,從而體現(xiàn)兩個角色閃光點和陰暗面來幫助角色走向自我覺醒的敘事模式。角色雙方會在同盟中走向精神共鳴,從而深化作品主題。這類雙女主敘事的邏輯簡單、關系設置相對自然。因而只要把握好敘事節(jié)奏,豐滿人物就不會走向空洞,展現(xiàn)出相對的真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