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詩經(jīng)》中著名的一首婚戀詩。蒹葭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蘆葦。這是一種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水邊,桿子中間是光滑的,風(fēng)一吹容易傾斜。
這首詩歌共三章,講的是一位男子執(zhí)著追尋女子的故事。
第一章前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寫的是在深秋的清晨,茂盛的蘆葦在風(fēng)中搖曳,加上天氣寒冷,晶瑩的露水凝結(jié)為潔白白的濃霜。這兩句描繪了一幅蕭瑟、凄涼的深秋圖景,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凄婉的、悲涼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中的“所謂”,說明這個人是作者屢次提到的人。“伊人”就是作者暗戀的人。“在水一方”講心上人在水的另一方。這句看似告訴了我們地點,但仔細(xì)想想,這個地點是不確切的。因為蘆葦茂盛,導(dǎo)致我們看不清女子的具體位置。加上水天相接,也會模糊視線。這兩句為后面的追尋奠定了基礎(chǔ),營造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況。此時,我們能感受到主人公悵惘的情緒。雖然不能知道心上人所處的具體位置,但主人公沒有放棄追求。“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作者寫男子先逆著河流追尋,但道路充滿許多阻礙,而且道路漫長,終不可達(dá)。這時主人公惆悵的情緒又加深了。“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接著男子換了一個方向,順著河流繼續(xù)追尋女子的身影,行程順暢,但“宛”字說明主人公不能確定具體位置,只是好像看見她在河流的中央,因而很難接近她。這四句講的是男子執(zhí)著追尋女子的過程。
后兩章,作者把“蒼蒼”變成了“凄凄”,再到“采采”,意味蘆葦?shù)念伾珡纳n青到凄清再到泛白,說明秋景越來越蕭瑟。露水從“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說明隨著時間的流逝,露珠凝結(jié)成霜到露水未干。言外之意是詩人等待、追尋的時間很長。時間的變化說明詩人焦急和惆悵的心情。主人公追尋的道路由“長”到“躋”再到“右”,說明追尋的道路越來越艱險。伊人所在的位置由“方”至“湄”至“涘”,也就是從水的另一方到岸邊,再到水邊。追尋的時候,伊人的位置由“央”到“坻”至“沚”,也就是從水的中央到水中的小沙洲到水中的小陸地。這說明隨著地點的變化,不知道伊人究竟在哪里呢?這時伊人的身影更模糊,更撲朔迷離。
關(guān)于這首詩歌的主題,歷來有爭議。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這是一首政治諷喻詩。有的學(xué)者認(rèn)為這是一首招隱詩。我們把它解讀為一首愛情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