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教學天地 > 教工園地 > 交流園地

簡論《邊城》的思想價值

文學院 李蕓

  《邊城》作為“京派”小說的代表作,以20世紀30年代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充滿人性光輝與自然之美的田園牧歌式的世界。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卻仍有悲劇發(fā)生。為什么《邊城》要以悲劇結尾?目前說法不一。

  揭示了普遍性的生活哲理

  有人認為悲劇表達了沈從文美好的理想在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的憂傷。“邊城”是沈從文苦苦尋覓終于找到的一個“理想國”,但這個“理想國”最終還是毀滅了,它的毀滅不是由于“外敵”入侵而是毀于建造者自己手中。沈從文以一己之力打造了如夢似幻的精神理想國卻又親手將其摧毀。這體現(xiàn)了沈從文思想上的矛盾和斗爭。他心知肚明,寄寓在《邊城》中的美好理想終究只是一場幻夢,夢總有醒來的時候,與其突然被外人驚醒不如自己緩緩醒來,精神不至于遭受太猛烈的刺激。這種說法比較符合沈從文“水云”般的性格。竊以為,月滿則虧,世間本就不存在太過完美的事物。“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美好的事物難以久留。《邊城》通過天保、儺送、翠翠三人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一種普遍性的生活哲理。

  既然美好難以久留于世間,沈從文為何還要把“邊城”描繪得如此美好?

  與30年代的現(xiàn)實形成鮮明對比

  沈從文通過構筑一個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表現(xiàn)和諧古樸的人情人性之美,謳歌理想化的人性和人生形式,以此來反抗黑暗丑惡的現(xiàn)實社會。30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zhàn)、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人與人之間皆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跟《邊城》中描繪的那個充滿人性之美的世界截然相反,而更像陶淵明筆下尋不到的“桃花源”。有人因此指責沈從文不敢直面丑惡的現(xiàn)實,給自己營構了一個虛幻的精神烏托邦,隱退其中消極度日。但我以為直面現(xiàn)實不一定非要“以暴制暴”,直接與現(xiàn)實接觸,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過構筑原始淳樸的“邊城”世界,跟30年代的社會現(xiàn)實形成鮮明反差,讓人們進一步意識到自己身處的社會有多么丑惡,而社會本不該如此。這就涉及到《邊城》另一層面的寫作目的。

  為人性和社會樹立理想化的榜樣

  《邊城》為理想中的人性和社會樹立了一個“范型”,沈從文想用自然健康的人性“療治”當時社會中的病態(tài)人性,以此達到規(guī)范現(xiàn)實社會,重建理想的人性和社會的目的。把《邊城》中的人物作為道德模范,把《邊城》中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和諧友愛、慷慨無私的關系作為理想中的人際交往關系,把《邊城》中的人生作為理想中的人生形式,為30年代的人們樹立了優(yōu)秀的榜樣。讓人們意識到理想中的人性和社會應像“邊城”那樣,這樣一來,小說也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啟蒙作用。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yǎng)造就高素質(zhì)教
  2. 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造就新時代高素質(zhì)教
  3. 參加“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培養(yǎng)造就高
  4. 淺議加強專業(yè)知識技能學習的重要性
  5. 紀伯倫散文詩《致孩子》賞析
  6. 道德情操——為教育家之涵養(yǎng)德行定規(guī)
  7. 西北工業(yè)大學李桂祥老師來我校作國學講
  8. 2021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系列專題研討會學
  9. 立德樹人鑄師魂 不忘初心正師風
  10. 學習《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