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一篇《好的孤獨》,對孤獨有了一個新的認知,人們往往說孤獨就是寂寞,其實孤獨就是孤單,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孤獨的人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做到獨處,他的內(nèi)心是平靜和充實的;寂寞的人他是渴望有更多的社交,想通過社交尋找心靈的安慰,通過社交來消除他的寂寞。有的孩子有父母和兄弟陪伴,有的就比較孤單,孤身一人,他的內(nèi)心就比較空虛和迷茫,他時時刻刻消沉著,慢慢的就形成了孤獨的思想。如果他的內(nèi)心是充實和飽滿的,他每天也享受無限的快樂,也充滿了生機,那么孤獨也是自樂其中。
一個人獨處習慣了,就好像大的環(huán)境和他無關,他有他自己的世界,享受著孤獨帶給他獨特的自由,這也是一種獨有的風范。孤獨,他不是制造出來的封閉而是發(fā)自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就算是在吵鬧的環(huán)境下,也影響不了他那獨有的安靜,靜坐在那里干著自己的事情,在雜亂中營造出屬于自己的世界。有很多人認為沒有朋友,自己一人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孤獨,多么的空虛。遇到讓人崩潰的事情每時每刻都要偽裝自己的情緒,其實孤獨者他們是不會偽裝自己的情緒,只有我們在有的時候是偽裝自己的情緒,其實這樣我們的心是更累的,還要做的一點都表現(xiàn)不出來自己的偽裝,這樣才感覺真正的累。人們之所以交朋友,不是感覺交朋友是有利的,朋友不是利用的,也不是為了陪襯自己的優(yōu)越感,而是為了和我們分享生活中的美好。其實孤獨和寂寞在本質(zhì)上是親近的兄弟,是不同的母親遺傳不同的品性。當代哲學家周國平曾經(jīng)說過:“只有內(nèi)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情感和體驗的狀況,作者把這比作是同父異母的兄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
看完這本書,我深有體會,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事情,面對不同的事情要換一種思維去思考理解,這樣就輕松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