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人與人的思想交流,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動人。思政課現(xiàn)實教學中往往存在兩極現(xiàn)象:課堂教學中的話語表達更多的是理論話語,教師不會說讓學生愿意的“話”,給人的感覺是沒有能夠從教材的話語中跳出來,把純理論的東西轉化為讓別人聽得懂、愿意聽的能力不強;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大多都不敢觸碰理論問題,反映了支撐教學的理論功底不強,講起來沒有底氣。
在教學中著重從做到“兩個轉化”入手,提升思政課程課堂教學效果。所謂“兩個轉化”,即要從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要把教學設計轉化為課堂設計。
第一個轉化是作為思政課教師,需要將純理論或純學理的講授內容通過教學設計,轉化成符合教學要求(教學目的、教學時數(shù)、教學規(guī)律等)的講授內容,它要求作為教師在面向學生進行教學之前,自己首先應當清楚為什么講和講什么的問題(主要指的是寫好教案),這也是思政課教師在接受思政課程相關培訓時一直被要求的,既要懂得教育教學規(guī)律,又要了解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和教學對象特定需求之間的“學理性”,此種學理性更多的是要求教師所掌握而并非要學生必須了解的學理性,有些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并非完全需要學生弄清搞懂邏輯性、學理性,有些教學內容則可以是跳躍性的。
第二個轉化是作為思政課教師把按規(guī)定要求確定的教學內容通過課堂設計,轉化成符合學生認知的課堂講授操作的方案,正是基于課堂教學效果的考量,教師絕不能僅是完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不管教學對象的差異性,面向不同類型的學生,重復講同樣的故事;或者不分內容的深淺、完全是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和套路進行教學。
通過從這兩個轉化著手,思政課程的整體課堂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升,讓思政課程不流于灌輸說教,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終生受益,發(fā)揮好思政課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