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閑暇之余,我翻閱了史鐵生的《記憶與印象1》和《記憶與印象2》,忽然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間,竟已至回憶與守望之年。思維在平靜間,如水中泛起的漣漪一般,一圈一圈在頭腦中舒展開來。聊寫文字,記錄一下自己的前半生中那些可以拿來回憶的部分吧。
老家
老家的記憶,總是伴隨著清晨的雞鳴和傍晚的炊煙。那里的天空格外湛藍,云朵如同棉花糖般輕盈。我時常想起,在老家的小巷里,我與小伙伴們追逐嬉戲,歡笑聲回蕩在每一個角落。那時的我們,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仿佛時間永遠定格在那片藍天白云下。老家留下的快樂和傷感,是我這輩子永遠只能在記憶中殘存的享受了。
爺爺
是我記憶中最溫暖的存在。無論在世與否,他永遠是我的精神支柱。爺爺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干一手精致漂亮的農(nóng)活。莊稼地是爺爺一輩子的驕傲,也是我讀書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他的聲音響亮而富有磁性,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夠讓我忘記所有的煩惱。我記得,有一次我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傷心落淚,爺爺輕輕拍了拍我的頭,說:“孩子,人生就像這杯茶,苦中帶甜,只有經(jīng)歷過苦澀,才能品味到甘甜。”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爺爺深沉的愛和人生哲理。
我的小學
為什么要寫我的小學?!我想,大概是因為我永久記得三年級的那次期中考試吧——讓一個膽小懦弱的小學生有了一次大膽證明自己的機會。因為就在那次之前,我在小學老師的眼中,向來是笨孩子,屬于那種初中畢業(yè)就要回家務農(nóng)的類型。然而,兒童節(jié)上當我以全班第三名的身份領取獎狀的時候,全校老師都向我的班主任投來了質(zhì)疑、詫異、驚異的目光。最后,我的班主任,不得不為了班級榮譽證明我成績的真實性——找來了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數(shù)學和語文試卷,讓我現(xiàn)場“重考”。當我的數(shù)學答完那一刻,老師在辦公室激動地快要將我舉起來,我也終于成為了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學習好”的娃。
如今回首往事,那些曾經(jīng)的瞬間依然歷歷在目。它們是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豐富和多彩。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前行,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它們成為我生命中永恒的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