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校近年來在國學教育方面展開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嘗試將我校國學教育形成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專業(yè)教育體系,打造為學校精品課程是大勢所趨,根據對國內多所大學國學教育實踐的調研分析,以及我校國學教育的發(fā)展情況總結,我校的國學教育“熱情高、勁頭足、范圍廣”,為此,筆者以名校經驗和我校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同時以高校調研情況為參考,對我校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將國學教育系統(tǒng)化,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品牌特色的高校精品課程,作出一些思考。
我校自建校以來一直注重對同學們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2011年更是在本地區(qū)高校中引領風氣之先首開國學課,普及中華禮儀、重視國學社團發(fā)展,與此同時深入培養(yǎng)校園文化中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全國率先將孔誕日設立為我校“尊師節(jié)”以弘揚尊師重教、尊師中學之風,設立我校“尚賢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慎重追遠、崇尚先賢的情懷和品質,設立我校“海棠花節(jié)”推廣傳統(tǒng)文化交流和文化雅集活動,成立國學研究中心、馬克思與儒學研究院等校級學術機構,并與省級國學研究會、孔子學會以及國際儒聯等組織積極互動,多次舉辦祭孔典禮、“馬克思主義與儒學會通研討會”等文化活動,更是在2015年10月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屆“國學與大學德育論壇”在全國輿論媒體和文化界、思想界、教育界等領域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產生了一定規(guī)模的積極影響。通過這一系列密集而廣泛的實質性舉措,我校的國學教育經過多年發(fā)展、豐富與積淀,在全院師生中已經基本形成了相對濃郁的“國學學習熱潮”,這在本地區(qū)高校甚至全國高校中是比較少見的,但與中國人大國學院、武漢大學國學班等老牌名校的國學系統(tǒng)教育相比較,我校的國學教育“熱情高、勁頭足、范圍廣”,但仍有許多值得借鑒學習名校的成功經驗。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校將國學課作為通識課程開展,也計入相應學分;與此相似的是武漢大學“弘毅學堂”國學班,在學分設定、課程設置方面比較,但就普及度和覆蓋面來說,能夠及早地將國學教育納入本科專業(yè)教育體系,我校顯然先行許多。下表是以武漢大學“弘毅學堂”國學班為例,與我校的一些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出,該校將國學教育作為本科專業(yè)教育的全新探索,如深入專業(yè)性引導、從學分學時等方面深入強化、課程設置等方面值得我校學習借鑒,從而將國學教育課在通識課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形成品牌課程加以鞏固,從而提煉出有代表性的系統(tǒng)性教育課程,其中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我校對國學教育豐碩成果的優(yōu)勢整合,從而形成品牌,這一方面目前國內個別大學均有涉及但都未取得完全意義上的成果,在此僅以西安交大“學而講壇”為借鑒加以說明。我校對國學及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國內高校相關領域可以說是居于前列的,在許多方面也是敢開風氣之先,但在深化學習與總結、普及后推廣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這一方面需要將學術機構、文化活動等進行梳理、整合、總結,如西安交大“學而講壇”將相關師生論述結集出版并推向社會,我校目前對這一系列成果尚未全面性地予以整理并納入國學課程體系,從集群效應上來看相對較為分散,但均已形成一定基礎和規(guī)模,這也對于日后進一步深化、加快速度將國學教育系統(tǒng)化奉獻智慧和理論,爭取將我校國學教育打造成為有內涵、有特色的高校精品課程,無疑是絕對的信心和充足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