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活著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與各種人打交道,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這樣評價他人,最常見的就有:“這個人很實在、那個人不厚道等等”,這是別人在我們眼里的樣子,那么我們自己在別人眼里又是什么樣的呢?在人際交往的中,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被人褒獎而不是被人貶低的對象呢?道家鼻祖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老子》中有:“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這句話從兩個方面給我們指出了人際交往中應該怎么做。一方面是“處其厚,不居其薄”,厚,就是忠厚,敦厚,薄,就是刻薄,不講信用,不厚道,老子說大丈夫要處在厚的地方,不要處在薄的地方;另一個方面是“處其實,不居其華”,實,就是實在,實處,華,就是虛浮,虛華,老子教導我們要在實處,不要搞那些虛華的東西,浮華的東西,通過這兩個方面老子就是要告訴我們人要有一個心靈向度的問題,別人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自己是什么樣子,卻是可以選擇的。
生活中,我們也總是會這樣簡單的去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很實在、那個人不厚道,我們也都喜歡與實在人打交道,而不喜歡與不厚道的人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也應該多用忠厚、實在的心態(tài)去對待他人,而不是處處的去刻薄算計他人,做一些虛華、浮華的事情來假裝真誠。當我們以為自己很聰明時,就請想想這句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自己簡單了,我們的世界才會簡單,只有我們自己先用心靈淳樸的方式去待人,才可能得到淳樸的回應,所以在平時與他人的相處中,我們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奮斗,踏實做人,不要成為連我們自己都討厭的那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