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困擾,有的人會化解而有的人無所適從。老子說:“大丈夫處其厚,居其薄。”就是說在人際關(guān)系中人要處在敦厚、忠厚、淳厚中,而不要澆薄,這薄說的是不講信用,不誠心,不厚道。老子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有節(jié)操、有作為,要保持一顆淳樸的心,在我看來就是做人做事要厚道。
現(xiàn)在人們一提到商人,第一反應(yīng)就是“無商不奸”,要經(jīng)商就得偷奸;、不厚道,這豈不和現(xiàn)在社會提倡的 “誠信至上”的經(jīng)濟原則背道而馳?事實并非如此。真正的商人懂的誠信是經(jīng)商根本,越是財富積累越多擁有權(quán)力越大的人,他們越懂得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誠、厚”的份量,自古至今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從歷史上的晉商秦商到現(xiàn)代的科技時代誕生的一批商人,凡是成功的人們無一否認(rèn)。
老子說“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自我表現(xiàn),所以就高明;一個人不要自以為是,所以能彰顯;一個人不要自我夸耀,所以就會有功;一個人不要自我驕傲,所以能夠長久,這個叫四個不自。這就是老實人不吃虧的一個原因,有因就有果,老子都說了,你不要表現(xiàn)自己,不要自以為是,你不要驕傲,不要夸耀,所以就都會回報給你相應(yīng)的好,道理就在于此。
從老子的話中,我們能看到對于現(xiàn)代人們的啟示,就是為人處世要厚道,保持心靈上的淳樸。很多人會覺得在現(xiàn)在復(fù)雜的人際交往中要保持心靈的淳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如果厚道就要吃虧、要受到各種的不公,那我為何要讓自己變成 “另類”?
胡適曾經(jīng)教育自己的兒子說:“合群有一條基本規(guī)則,就是時時要替別人想想,時時要想想‘假如我做了他,我應(yīng)該怎樣?我受不了的,他受得了嗎?我不愿意的,他愿意嗎 ? ’你能這樣想,便是好孩子”。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凡事都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厚道的人。而胡適本人也是這樣做的。他是新文化的典范,卻有著舊式的婚姻,按照常理,大多數(shù)人會選擇背棄,但是最終他接納了這段婚姻并過了幾十年的幸福生活。有人說他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例子。其實還不是他懂得感恩,厚道。對窮困的人,他接濟金錢;對走入歧途的人,他曉以大義;對待身邊的人,他細(xì)心周到。
俗話說的好,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在人際交往上,厚道的人為別人著想,別人自然也會為他著想;厚道的人懂得感恩,別人自然愿意對他傾力相助;厚道的人懂得寬容,胸懷大度很容易讓人折服。保持心靈的淳樸,做一個厚道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