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際交往中的識人】,由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姚淦銘主講。自古以來,人與人的交往,首要問題就是要識人。了解人如同看書識字,讀懂了才知道自己該怎樣去相處。然而人心難測,那么,怎樣去認識一個人?究竟有什么秘訣可以用來解讀人的心思?兩千五百多年來一直被人們尊為智者的老子,他的識人之道又是什么呢?
人和人的交往,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認識人。這個認識人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了解別人,一個方面就是要了解自我。老子說,知人者智,交往當中一定要認識別人,這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積極,而且這里面有智商,所以你要努力提高這種智商。你要認識人,有時候要通過一些細節(jié),你要善于觀察一些細節(jié),善于觀察一些人家疏忽的地方,把它串聯(lián)起來,你就可以解讀出那個人來,而且能夠解讀那個人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干了以后會怎么樣。老子的話很簡單,就是說,知人者智,但是,就這幾個字,是老子對于歷史的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對他現(xiàn)實生活中的總結(jié),直到我們今天,直到我們的子孫后代,這幾個字都有用,就叫知人者智,它不會過時。
每年到高考結(jié)束后,尤其是在高考成績發(fā)布后的一兩天,前來學校咨詢的家長、考生絡(luò)繹不絕,有的甚至是全家攜帶親朋好友來一大幫人,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見地,而考生卻是一臉的茫然,那我們該怎么處理,這就得觀察識人,首先在解決各位家長問題的基礎(chǔ)上將整個問題轉(zhuǎn)移到考生身上,然后根據(jù)他們的言談選擇其中一個比較能做決定的家長再和他談,這就得我們認真的觀察,從他們的交流中判斷,當然我們最后的目標還是要回到考生的意愿上來,只有通過考生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他具體的想法,才能更好的做出合理的咨詢。
正所謂識人,不管是家長還是考生,最后的目的就是對于考生本次的成績以及考生自己的意向選擇專業(yè),更好的就讀我校,這就如老子所言,得學會識人,了解更多信息的情況下對考生做一個全面的判斷解讀,給出最合適考生的建議,這就是我們所做的,識人,全心全意的為考生服務。
人際交往當中,要了解別人,不容易,但是要了解自己,更不容易。而老子教我們把兩者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既了解別人,又了解自己,這就是你的聰明,這就是你的明智,這就會使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