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讀《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所感,先變成更喜歡的自己,然后遇到一個不需要取悅的人。
暮冬初春的季節(jié),陽光的溫度剛剛好,不會燥熱但也不覺寒冷,杯里的茶剛剛降下一點沸騰,溢著好聞的清香,而我的手,翻開扉頁,不偏不離,恰恰好,目光的弧度,就映射在了這句話上。然后,叮咚一聲,整個心情,似乎也隨著春風的來到,驀然融化了。
在書店看到這個名字,突然覺得,很溫暖。于是,在這個略微慵懶的午后,靜然翻開它的每一頁,果然,我沒有失望。
盧思浩的語氣向來不急不躁,似乎也是他常在的墨爾本那樣,有點文藝,但從不失沉靜。而讀過那些文字,又總好像熱血沸騰,仿佛青春,也開始不安靜起來,張揚著要叫囂,一本正經地反問,“我本來便該是豐富肆意的,難道不是嗎?”
追隨墨爾本味道的筆觸,于生活,于友情,于夢想,還有愛。初春的風不急不緩,透過窗簾飄進來,味道還帶一點纏綿,應和縷縷薄光,片刻寂靜,剛好用來感受。
No.1 所謂生活
所謂生活,無非接受。晴空亦或陰霾,都是人生必經。而孤獨與難熬的腹誹,只有自己才能體會。那些登高極目的期待,在崖前不安的躑躅,我們以為向前一步就只剩下粉身碎骨,于是拋棄了之前歷經磨難的九九八十一遭,眼含淚花得離別,沒走到最后一步,我們永遠不知道,崖前就有一把云梯,正等待我們抵達對岸。當然,這樣有資格的孤注一擲,是那些已經堅持很久即將到達終點的人,而我們,不過是青春剛剛沸騰,正在起步尋夢的大多數人。
我們都有太多的期冀,太多的躁動,太多的不甘心,于是,我們一次又一次宣揚我們的任性,昭告天下我們的夢想,信誓旦旦地說,我們一定可以。于是我們開始堅持,一天,兩天,一個星期,然后,我們看到朋友圈的動態(tài)里,他和她又甜蜜的合影,他拿到的年終獎金,還有她又快樂的旅行,以及那個永遠漂亮的姑娘和帥氣逼人的小伙兒,于是我們羨慕別人的成長軌跡,我們抱怨,我們糾結,我們猶疑,也許,我們選擇的路,太長了,也許,我們也可以像他們那樣生活。最后的我們,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決心,還是一事無成。
然后,盧思浩說,“世界太大,聽聽自己”。在所有未來還沒有到達的時候,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篤定自己夢想的時候,我們的青春,我們的生活,不得不歸結為“一無所有”四個荒涼的大字。但我們,恰好是人人都羨慕的年華,這一段歲月正好的青春,我們尚存的一腔孤勇,又是我們擁有一切的籌碼。我們在戰(zhàn)斗未來之時,最大的武器就是,我們的年輕,我們的無所畏懼。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我們,一如沒有什么能夠實行拯救。如上所言,生活,我們不得不去接受。接受挑戰(zhàn),接受困阻,還有,接受我們自身的不完美。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弱勢,然后用足夠大的努力去彌補。我不害怕自己走的緩慢,因為我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堅實。
行動力就是最好的保證。告別過去,迎接未來。
No.2 至于友情
伴隨年紀的遞增,身邊的那幾人,似乎也開始減法的運算。所幸,留下來的,一定都是重要的不變。
一如書中的輕述,每次KTV的必點曲目,一定都要有“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仿佛如此熱烈,才足夠沸騰這幾年交情的根深蒂固。朋友的存在,越來越重要,而密友兩個字,就顯得更加楚楚動人。后來我們會發(fā)現,友情,是可以存在于時光里,比愛情堅強,比親情婉轉的另類,一如親人,填補了許多我們自己也難以全部記述的靜默回憶,一如戀人,斑斕了許多我們自己也啞然失笑的瘋狂起轉。
我們是怎樣的人,就會收獲怎樣的朋友。我們成長,我們沉淀,我們蛻變,我們不再刻意經營所謂的人脈,我們只想,找溫暖且讓自己愉悅的人,我們彼此快樂,我們樂意陪伴,或瘋狂,或寧靜,或不知所謂,或任性妄為,我們真誠,我們純粹。
很感動于書里關于哆啦A夢和大雄的那個故事。從小學、初中、高中直到大學的陪伴。大雄還是那個運氣不太好的大雄,他始終沒有等到靜怡,而哆啦A夢,也在大雄大一的那年,出了問題,機器終于報廢。大雄用盡所有辦法救回哆啦A夢,但是哆啦A夢的口袋里,卻再也沒有了神奇工具,而那個能讓靜怡愛上大雄的工具,更是從未出現。
于是,哆啦A夢要走了,他告訴大雄,“我的口袋已經永遠壞掉了,再也沒有那些有用的道具了,我已經沒辦法再幫你了。”
但是大雄說,“沒關系,我現在比什么時候都明白,我想要的不是你的口袋,也不要什么道具。我要的是你站在我身旁,口袋不是我的朋友。
你才是。”
“哆啦A夢,我等你很久了。”
突然被戳了易感動的細胞。突然想特別矯情地給朋友們說一句,一如哆啦A夢與大雄,我從來都當你是我的朋友,而非你的口袋。
就好像珍惜自己那樣,珍惜著你們。
No.3 感受愛
除過親情與友情,愛情從來是一個怎么也談不厭倦的話題。
而對于一個好像從來沒什么愛情經驗的呆頭瓜,對此也只能看看文字,然后生發(fā)一點“只有努力成為自己喜歡的人,再談感情不遲”的默然感慨。
當然很多人也暗自惆悵,看了《匆匆那年》的電影,無比羨慕著陳尋與方茴的愛情,轟轟烈烈,然后蔓延了一整個青春。卻總是忘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也許都是在暗戀一個人,最終也沒能讓他知道,或者最終他也知道了,然后就沒有然后的一個故事中度過的。就好像是喬燃,不瘋狂,不浪漫,只有自己的獨白,獨自在風中吟唱。可這樣的平平淡淡,我們不能說,這就不是青春啊。終究,它也是一段經歷,一字一句,寫在青春的筆記里。
找到一個能和自己共振的愛人,然后相守一段頻率相當的歲月。在和那個人的相處里,恰好收獲最適當的體溫,糾纏一個時光的綿長。
內心還沒到甘心的時候,就不是放棄的時刻。我們始終在不斷成長,始終不放棄最初的期待。也許念念不忘,真的會有回響。
當然還有,要愛自己的父母,那個我們一生的大英雄。
愛的表現有千奇百怪種形式,但最直接,還是希望我愛的你和你們,要一切都好。
青春向左,勵志往右。天生笨拙,就用時間來彌補。
這年輕的戰(zhàn)場,我們驕傲行走,義無反顧。
全書的最后,以五月天同名曲“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作結,還有那句:
愿那些錯過的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后還能再度相逢。
心強大起來,不僅會溫暖自己,也會不經意就溫暖了別人。
就好像,望見窗外的陽光,于是,整個人都充滿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