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校倡導國學學習以來,我就已經(jīng)慢慢喜歡上了國學經(jīng)典。我覺得學習這些經(jīng)典文化,不僅僅是培養(yǎng)了我們“學習”的這種習慣,而且在無形之中還指導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知道了怎么待人處事,尤其與人打交道,怎么更好地表達。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中國古人特別重視對于言語的教導,像孔門四科,首重德行,其次教人怎么說話,然后才是做事做學問。也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言語中,其實能反映出一個人德行的高低。我曾在一個講座中聽到說安徽省的一個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做了一個實驗,為了驗證音樂、還有語言對花的影響,他們在農(nóng)業(yè)基地還開辟了三個菜地。一個菜地讓它聽《弟子規(guī)》,另一個菜地什么都不放,一個菜地讓它聽現(xiàn)在特別流行的搖滾音樂。結(jié)果過了幾個月之后,奇妙的事情也發(fā)生了,大家可能都猜到結(jié)果了,就是聽了《弟子規(guī)》的這個花、蔬菜,長得特別茂盛;什么都沒聽的一般般;聽流行樂、搖滾樂的那個菜地,長得特別不好。最后老師有點于心不忍,過了幾天覺得不能這樣虐待這些植物,也給它們改放《弟子規(guī)》。
這些科學實驗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言語對別人是有影響的。所以我們?nèi)绻靽Z叨別人、挑剔別人、指責別人、抱怨別人,他們的感受肯定不好。所以我們既然學了國學,學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一定要提升我們的個人修養(yǎng),從說好話,把話說好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