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是沒有圍墻的大學,是知識之門。圖書館的工作是平凡的,又是神圣的,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計個人得失和名利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素質(zhì),為同學提供良好的服務。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書是最養(yǎng)人的那一方“水土”——養(yǎng)人的精神和氣韻,養(yǎng)人的眼光與智慧。當我看到那一本本被讀者翻來翻去的書時,我才知道了什么樣的書是“活書”,是那些老被讀者借去讀得稀爛的書。讀爛了,我們就小心地把它粘補好,我們的心是高興的,因為同學從中獲得了知識,知道了同學最想從書中讀到的是普通人身上的開闊和可愛,是偉人身上的崇高和平凡;知道了一本書的分量,它帶給同學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知道了人類進步的標志是:走進圖書館的讀者越來越多。
圖書館員服務育人的精神是一種在長期服務育人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思想行為風尚。這種精神是指館員除了具備一般社會群體應具備的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修養(yǎng)以外,還必須有默默無聞、甘為人梯的精神;讀者至上、服務至上的精神;平凡的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淡泊名利的精神;熱愛圖書館事業(yè)的愛崗敬業(yè)精神。為此,我們必須做到為同學服務要熱情主動、耐心認真、文明細致。所謂耐心認真,就是對讀者的需求、詢問、疑問、要做到態(tài)度和藹、語氣溫和,并且認真細致、一絲不茍地去對待。所謂文明就是言談舉止必須表現(xiàn)出應有的文明素養(yǎng),在工作中形成使用文明用語的良好習慣,而不能冷言冷語,讓同學走進圖書館會感到安靜、舒心。
讓同學們意識到圖書館是他們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好地方,同時也對圖書館老師在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文明、耐心、敬業(yè)的精神感到溫暖和欽佩,在他們以后的職業(yè)道路上,這種默默服務的敬業(yè)精神會在同學身上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認識到圖書館員確實是他們在知識海洋遨游的導航人,從而獲得美好的精神體驗,在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里收獲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