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爾顏淵有真見,分明來自博文中”書籍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更是塑造靈魂的工程師,書讀多了,容顏、氣質(zhì)、談吐自然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多讀書,讀好書.
人生讀三本書,“有字之書”是學(xué)問,“無字之書”是閱歷,“心靈之書”是精神.
有字之書印在課本上,是知識。人讀過這本書,則漸漸聰慧,同時謙卑,前人的智慧壘成高塔.于是人極目四望,志存高遠(yuǎn),也對腳下的土地深懷敬畏.人生的第一本書浩瀚如海,縱然窮極華生之力,讀不完第一本.
無字之書,浮現(xiàn)在社會的風(fēng)浪中,閱歷沉淀下來,或?yàn)榻?jīng)驗(yàn),人讀過這本書,則越來越趨于沉穩(wěn)、處變不驚.有一些思想非親歷不能體會,有一些壯美需要靠雙眼去確認(rèn),人的第二本書深沉如地,摸爬滾打數(shù)十載,只能得其皮毛.
心靈之書,在人心里是受盡磨礪后的徹悟,人在讀過這本書,則變得高貴,超脫,在精神完滿之余探求天道,我從何而來?何處去?我度過此生,有何收獲,有何遺憾,有何迷惘?當(dāng)歲月流逝,愿我們明白這趟旅途的意義.人生第三本書高闊如天,是生命最終的華彩,也是靈魂的秘密.
少年白居易如饑似渴的看一本書,16歲便能在考場上寫出傳世名篇《賦得古草送別》,魯迅更多是對中國社會這本書深有體會,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國家領(lǐng)袖,不是將人生這三本書深刻品讀?
三本書是人類的一生,也是歷史的進(jìn)程,知識的累積,社會的發(fā)展,精神的淬煉,放佛昨日人類還是人類還是孩子,在荒野中結(jié)伴以求生,而今天他們已成于歷史的執(zhí)筆者。
翻過這三本書,就翻過了歷史,翻過了人類的全部,都有了這三本書,就讀透了人生,讀透了人間滄桑巨變,喜怒哀樂.人生在世,當(dāng)如夏花般絢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