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么? 愛是發(fā)自內心的?墒切臍w根結底卻是自己的私心。 為了我自己的私心,我會以愛之名,做出我以為感動自己的事,卻不知道傷害了多少人,到最終一切都像是在自我感動。 父母的愛,雖然深沉,卻有時讓人無法喘息,父母愛自己的兒女嗎?當然愛啊。可是他們以愛之名做出的事,是孩子知道的嗎?也許,孩子終有一天會明白父母的愛,可那時候還來得及嗎?父母從小便以愛之名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以愛之名讓孩子心無旁騖,專心學習,只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反抗斗爭時,他們會以愛之名告訴他們的孩子:“我是因為愛你才為了你做這么多事情……”每一次面對孩子的不理解,他們總是會以愛之名作為無法辯駁的原因,死死地束縛著孩子……也許結局不會那么順遂人意,被愛束縛的孩子終究會掙開繩索一走了之,只留下長期處于自我感動的父母在背地里傷心落淚…… 因為我是你的愛人,所以我會以愛之名去愛護你偏袒你,我會不惜傷害其他人的利益去讓你幸?鞓罚灰苍S作為愛人的你從來不會知道我會以愛之名為你做出如此多的付出與犧牲……我愛你,我卻從來沒有問過你,你愿不愿意接受我以愛之名為你做出的事情,這些事情是不是如你所愿。但我會陷入自我感動,因為我愛你,愿意為你違背原則違背一切,哪怕我真的不愿意去做。卻因為我愛你,在以愛之名下,我選擇去做。也許這樣做,我也無法原諒自己,我終究背負了沉重代價。我愛你,所以我會以愛之名去讓自己,讓你心甘情愿地讓我們彼此一直在一起,哪怕遍體鱗傷也無怨無悔…… 華裔女作家伍綺詩的《無聲告白》中,它的腰封上印著一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換另一個角度去看,我們以愛之名伸出去的手,轉換成為了對他人的期待,卻成了他人終其一生的負擔。從以愛之名的欲望在心底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彼此之間要在救贖和自我救贖的過程中成長。 當我們以愛之名,受自己的私心指引,做了很多自我感動的事情,卻很少真的在意,被愛著的那個人是否需要,或者說,是否承受得了。 以愛之名做的事,是對是錯,沒有人說的清楚。值不值得,也終究無解。 真正的愛,永遠是尊重對方自我意愿為前提,永遠不是以愛之名要求對方做不情愿的事情,以“為了你好”為借口肆意妄為。 這也是需要拋開一切自我占有欲與控制欲之后才能想清楚的道理,對愛人如是,對親人如是,對朋友亦如是。 以愛之名束縛彼此,只會作繭自縛,走到“針尖對麥芒”兩敗俱傷的地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