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長城。它是萬里長城千百座名關險隘中,歷史最為悠久、文化最為豐富、建筑最為宏偉、景色最為壯觀、名聲最為遠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段。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人類的奇跡。早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筑了萬里長城。八達嶺長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對八達嶺長城進行了長達八十余年的修建,共1300多里。并將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集巍峨險峻、秀麗蒼翠于一體, 八達嶺長城城墻用條石、青磚依山而筑,城墻險要處有城臺、墻臺和敵臺。八達嶺長城地處險要,墻體高大堅固,敵臺密集,氣勢雄偉,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極致。 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也是世界上最宏偉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早在1961年八達嶺長城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蜿蜒在神州大地,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1987年12月,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長城在全球評選中被評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首。馳名中外,譽滿全球。 回憶我青年時期,曾因搞“小三線”,在延慶山溝里埋頭工作十三年,把最寶貴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自己所鐘愛的事業(yè)。參加過705工程會戰(zhàn),為祖國航天事業(yè)做過一些奉獻。 每次公休,(半月休)我們都乘車經(jīng)過八達嶺長城。我至少曾乘車在延慶至北京的盤山公路上翻越過八達嶺長城300多次,由于路途較遠,中途經(jīng)常在那里休息一次。我們一些年輕人便跑到烽火臺上玩。多次瀏覽八達嶺長城。與它親密接觸,感情很深。1988年我臺灣的叔叔第一次來北京探親我首先就帶他參觀名揚中外的八達嶺長城。 我和長城的緣分還不止于此。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時我剛從研究所出來到京西辦廠。1989年趕上建國四十年大慶。那時八達嶺長城和天安城樓開始對外開放。我們幸運地接受了為八達嶺和天安門制作旅游紀念幣的光榮任務。為使產品更加出色,我們找到國徽的制作者之一,著名的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郭效儒先生。并希望他為我們雕刻模具。 當時,郭老見我們風塵仆仆地從門頭溝趕來,非常感慨,他說:“知識分子到外面搞開發(fā)很不容易,參與設計制作長城和天安門紀念幣是非常有意義的,放心吧,我會全力支持你們。” 最后,由郭老提供模具,我們用國內超塑合金先進技術制成的八達嶺長城和天安門旅游紀念幣,因為古樸典雅,畫面層次感強,受到旅游者的普遍歡迎。經(jīng)常供不應求。 我愛長城。眾所周知,北京的長城景點有 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 等。雖然如今我已是一位年逾古稀頤養(yǎng)天年的退休老人,但做為一個北京市健康老人,四代老北京人,有責任、義務、條件去做一名長城文化的傳承者。 2020年四月十一日,慕田峪長城因疫情剛開放的第二天,我們全家就從網(wǎng)上購票,通過驗證健康碼,登上了慕田峪長城。 偉人毛澤東曾經(jīng)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是指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這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氣魄,一種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 我要在這種精神鼓舞下繼續(xù)續(xù)寫我的“長城緣”。 在2000余年的歷史長河里,長城目睹過戰(zhàn)火狼煙,聆聽過商隊駝鈴,見證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激勵了全體中華兒女浴血抗戰(zhàn)。它像一本厚重的史冊,書寫歷史和今天;也像一位孤獨的老人,需要后人精心呵護。長城是我國乃至世界的保護財富,我們一定要愛護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使它才能永放光輝,世代相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