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国产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18禁起污无遮挡无码免费网站,亚洲激情免费在线观看

  大校網(wǎng)站 中國散文網(wǎng) 聯(lián)系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紫香槐下 > 散文

漫步云端太白山

吳利強


 
太白山是我國南北分水嶺——秦嶺山脈的主峰,橫臥于陜西省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nèi),東距西安市區(qū)70公里。“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jīng)注》里記載:“太白山南連武功山,于諸山最為秀杰,冬夏積雪,望之皚然。”這是“太白積雪”一詞的最早出處。明代王圻《三才圖會》中,對太白山終年積雪的描繪是:“山巔常有雪不消,盛夏視之猶爛然”,可見太白盛夏積雪之奇麗景色,確實由來已久,蔚為奇觀絕非夸張與虛構。唐代李白的《蜀道難》曰:“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意思是說,西邊太白山高峻無路只有飛鳥可通行。據(jù)考證,華山最高峰——南峰,海拔2154.9米,是五岳中的最高峰,古人尊稱為 “華山元首”。而太白山主峰——拔仙臺海拔3771.2米,比華山還高。七月正值盛夏,是去山里避暑納涼的好時節(jié),同時還可以登上歷史名山——太白山,一睹它的雄姿,何樂而不為呢?太白山入口在眉縣湯峪鎮(zhèn),離我們的居住地陳倉區(qū)并不遠,于是,七月底,我們便自駕游去了太白山。
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到了太白山旅游區(qū)客運站,購票之后我們乘坐景區(qū)旅游大巴駛向太白山。大約30分鐘后,我們來到第一個景點——蓮花峰瀑布。顧名思義,此處幾座險峻的山峰簇擁在一起形似蓮花狀,一條銀鏈般的瀑布從百尺高的山崖上傾瀉而下,跌入谷底,在谷底形成一個小潭。潭水清澈見底,上面蕩起一波波漣漪。瀑布旁的山崖上,有一尊水月觀音浮雕,觀音手托蓮花,腳踩蓮座,通體鎏金,金光閃閃,仿佛真神下凡一般:“愿救法界一切苦,能滿眾生于覺道。”許多游人都在瀑布前拍照打卡,有些走近小潭,俯身捧起潭水清洗臉龐,要洗去一身的疲憊,也要洗去一生的災殃。瀑布對面山腳下的石壁上刻有楷體《蓮花峰賦》,此賦六言一行,二十二行共132字,其中對瀑布這樣描述:“雲(yún)嵐縹緲蓮開,仙庭更有銀河,垂簾噴珠濺玉,獨擁水韻山魂。”
從蓮花峰瀑布沿著山路往北走三四分鐘后,我們來到三國古棧道入口,然后乘坐大巴繼續(xù)往北走。大約五分鐘,大巴在一座橋頭停下。橋下流水潺潺,兩岸綠樹濃蔭,河道開闊平坦,有一巨石橫臥其間。迄今為止,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一塊石頭,它有一間教室那么大,一邊稍微凸起,像一個巨大的沙發(fā)縱向放在河床。估計在雨季,河水上漲,水流會漫過這塊巨石。走下河床,才看清這塊巨石叫“醉臥石”。看其形狀,人躺臥在上面會很舒服。究竟是誰醉臥于此,使這塊普通的石頭也有了非凡的稱呼?山以水而致景,人以景而生情。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到此觸景生情,臥石暢飲太白美酒,欲作詩抒情,豈料“舉目山水皆是景,詩到多時苦難吟,拋筆飛硯入云端,留下千古潑墨痕。”至今墨跡未干,人稱“潑墨山”。站在醉臥石上舉目眺望對面山崖,果然崖壁光滑、墨黑,似有墨汁緩緩流淌?吹酱司埃挥傻刈屓梭@嘆:真是神來之筆!河岸上有李白的銅鑄雕像、銅鑄書案、銅鑄屏風,有大大小小的酒壇,還有古木樓閣、茅草亭子。亭子里懸掛著李白曾經(jīng)的詩作《古風·太白何蒼蒼》和《登太白峰》,我們從詩句中得知,當年李白游歷太白山,醉飲太白酒,寄情山水間。想必,大家對李白的《月下獨酌》并不陌生吧。就在潑墨山的一處山腳,花叢間有一塊天然石頭,形狀大小像極了李白醉酒躺臥的姿態(tài),并且手握葫蘆酒壺,酒水從壺口流淌而出。那種獨酌暢飲、醉臥花間、自得其樂的神態(tài)顯得栩栩如生。
從潑墨山乘坐大巴行駛3公里,到達景點“世外桃源”。此處海拔1550米,雖然那天烈日炎炎,可是一到了這里,人卻感覺不到炎熱,反倒有一些涼爽。踏上路邊的“尋仙橋”,便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原來這里也有一條河,河水順著狹窄的谷底緩緩流淌,在幾處河底落差較大的地方形成了一面面瀑布,瀑布并不高,但水流湍急,像落下無數(shù)的珍珠,又像一條條銀色的幕布,真可謂“跌水如畫”!河水很淺,人們可以踏著石塊走過去。兩旁的樹木蔥蘢,掩映在河面上,似乎把河水也染綠了。人走在河堤上,如同穿梭在密林之中,又像嬉戲在山水之間,此時山谷幽靜,綠樹蔭蔭,涼風習習,河水潺潺,鳥鳴啾啾,可謂“曲徑通幽”,如在“仙境”。正如廬門上的一副對聯(lián)所云:“從此不知廬外事,于斯能得古人心。”沿著河道往上游走,便登上一座二層木制樓閣,名曰“桃塢”。一個多有詩意的名字啊,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明代號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想必春天的這片山谷一定會開滿桃花,光彩炫目,香氣襲人,美得令人陶醉。到此,游人走進“桃塢”可以歇腳,喝茶,賞景;蛟S還能觸景生情,即興創(chuàng)作一首詩也未可知。
走出“世外桃源”,坐上大巴,我問司機去下一個景點有多遠,司機說有16公里。從手機照片可以看到,我們是12:28坐車離開“世外桃源”的,12:56到達紅樺坪索道口。一路上,汽車都在不斷盤山而上,S彎是一個接一個,每一處轉彎都立著一個木牌,上面書寫著每一道彎的名稱。我想會有多少彎才會到達,興趣所致,我隨手記下了這些彎道的名稱:紅豆杉灣、櫟樹灣、銀杏灣、水青灣、卜樹楊灣、楸樹灣、漆樹灣、樺樹灣、珙桐灣、花楸灣、國槐灣……由于彎道太急,汽車速度較快,木牌一閃而過,有些彎道的名稱沒能及時記錄下來,我覺得有些惋惜。即使有所遺漏,也記錄下這么多名稱,可見彎道之多,山路之險,距離之遠。而且,一彎一陡坡,汽車是沿著盤山公路逶迤而上的。從紅樺坪汽車換乘點的介紹來看,那里海拔是2280米。相比“世外桃源”,我們又上升了1330米。不愿在紅樺坪索道口乘坐天下索道的,可以換乘大巴至下一個景點——下板寺。到下板寺之后還可以乘坐浮云閣索道至板寺新村,板寺新村離“天圓地方”就不遠了。我們是來爬山的,也是來欣賞沿途風光的,所以,我們就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換乘大巴去下板寺。坐上大巴,一路上又是盤山而上,一路上又是許許多多的S彎道。于是,我又記下沿途經(jīng)過的地方:柏樹彎、杜仲彎、白梨彎、紫荊彎、玉蘭彎、風鈴草彎、欒樹彎、珍珠梅彎、山茱萸彎、黃連木彎、獨葉草彎、杜娟彎、薔薇彎、牛皮樺彎、五味子彎、柳蘭彎、云杉彎、華榛彎、楓楊彎……這一段路的彎道顯然比上一段要多得多。但相同的是:一路上,不管是山嶺,還是谷底,全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連山路都掩映在樹蔭之下。大巴12:57從紅樺坪出發(fā),13:17到達“下板寺”,全程7公里,用時20分鐘。粗略一算,從“世外桃源”到“下板寺”,全程23公里,共有30多個道彎。從那么多的彎道名稱來看,太白山的樹木遍布山川,種類繁多,其中有些品種不僅是優(yōu)質(zhì)的木材,還是珍貴的藥材。這樣來說,把太白山森林風景區(qū)稱之為“林海”,可謂實至名歸。
 “下板寺”海拔2800米,屬太白山最大降雨高度,因此,是觀賞太白山神奇氣象景觀的絕佳地帶。雨過天晴,云彩時而翻江倒海,濁浪排空;時而千峰隱霧,萬壑藏云。身置其中,一派飄飄欲仙之感,如在仙國,甚是奇妙。站在“彩云樓”瞭望,眼前山高谷深,層巒疊翠,天空湛藍,云彩縹緲:時而像萬丈積雪,撲面而來;時而絲絲縷縷,風輕云淡;時而碧空萬里,纖云不染。真是瞬息萬變,氣象萬千!這便是奇妙的“板寺云海”。“下板寺”上距“上板寺”1.5公里。我們在此稍作逗留,吃了隨身帶的食物,喝了些水,養(yǎng)足了的精神,準備開始爬山。此時已經(jīng)下午2點整。為趕上下午7點的最后一趟下山車,我們立刻出發(fā),一鼓作氣,拾級而上,經(jīng)過“天都門”,登上“會仙坪”。聽此名稱,是仙人們聚會之地。因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二仙對弈此地,引來眾仙相聚得名,使會仙坪成仙氣凝結之地。得此福緣,靈韻滋生,諸仙便常來此論道,福祿壽三星前來布陣,以匯聚天地靈氣,滋養(yǎng)五行,會仙坪自成一方天地。如今,這里建有太上老君和太白金星二仙對弈的雕像和棋盤,有福祿壽三星觀,“太白山”石碣也立于此地。站在“會仙坪”向西眺望,隔一條山谷,海拔2500—2800米的“七女峰”就在對面不遠的地方。“七女峰”為一大山并連七峰,以“險”著稱,風光美麗,引人入勝,有小華山之稱,是太白山的奇景之一。相傳,天宮王母娘娘有七個花仙分別叫蘭花、梅花、牡丹花、月季花、水仙花、玉蘭花、杜鵑花。有一天,這七位仙子奉命到人間傳花,當她們路過太白山,被這里的人間美景所陶醉,迷戀此地樂不思返,玉帝一怒之下,把她們趕出天宮,貶為太白山中的七座山峰,即“七女峰”。這美麗的傳說,為太白山增添了神奇的色彩。
雖說“下板寺”距“上板寺”只有1.5公里,如果走平路大概20分鐘,可是要爬山卻費時費力。下午2點11分,我們從“會仙坪”出發(fā),一路上繞著曲曲折折的木制臺階奮力攀登,途經(jīng)“板寺新村”和“拜仙臺”,到下午4點16分才來到“上板寺”,用了近2小時。這就是走平路和爬山的區(qū)別。其實路上我們并未坐下來歇一會兒,只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蛟S,這樣就耽誤了一些時間。都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一路上我們穿過了冷杉景觀林帶、巴山冷杉林、針葉林帶、落葉松景觀林帶、高山灌叢景觀林帶;認識了眉柳、手兒參、桃兒七、太白銀蓮花、太白柳、太白紅杉、太白米、鳳尾草、獨葉草等稀有植物和名貴藥材;觀賞了“松濤”“清流”“落霞”“林海”“雪浪”等風物景致;看到了鳳凰松、虬龍松、蛇松、萬仙松、情侶松、三兄合抱松等千奇百怪的松樹。可謂一步一景,美不勝收。其間,我還看到了這樣一棵松樹,它生長在一塊巖石上,我把它稱之為“松石”。這棵松樹令我震驚不已——因為這是我見過的最頑強的一棵松樹。它的一條裸露的主根緊緊地抱住巖石,根須深深地扎進巖石縫隙,就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它卻屹立不倒,向上生長,樹干粗壯,枝葉繁茂。經(jīng)過“松濤”景點,實際是經(jīng)過一片松林。那一段路上全是蒼翠的松樹,其間沒有一棵別的樹種。山嶺上的松樹筆直高大,一棵挨著一棵,枝條與枝條相交,松葉錯落有致,投下一片濃蔭。漫步林間,可以聞到陣陣松香,聽到陣陣松濤。如果你要看松樹,聽松濤,太白山一定會讓你不虛此行。
行至“拜仙臺”時,忽然山谷云霧繚繞,大霧彌漫,一團團青霧迎面而來,與人擦肩而過,讓人有騰云駕霧之感。近處的山谷,遠處的山峰都淹沒在一片云海之中,“霧”天一色,云海茫茫,人如在云端漫步一般。繼而,一陣風過,云開霧散,陽光普照,千山一碧,一個個秀麗的山峰又矗立在眼前。此時,山谷里也看得清清楚楚,一條條索道直通山腳,半山腰的房屋也閃現(xiàn)出一片光亮。奇特的云霧,說來就來,說走就走,似幻似夢,好像這里真的有神仙出沒一樣。難怪九百多年前的蘇東坡要來此拜仙求雨了。這里已進入高山區(qū),海拔3300米。相傳,蘇東坡在鳳翔府任評判時,為解關中大旱,拯救民眾,在此長跪三日拜仙求雨,果真靈驗,故名“拜仙臺”。此臺四周懸空,云霧繚繞,站立云臺,如入仙界。這里也是拍照打卡的網(wǎng)紅地。站在云臺俯瞰,山谷深壑,峰巒疊起,天高云淡,秀美的七女峰映入眼簾。此時看到的七女峰,不同于“會仙坪”,不僅是山峰,還有山腰和山腳,都一覽無余地呈現(xiàn)在游人的眼前,不禁讓人感嘆天地造化之神奇與靈秀。
下午4點16分,我們來到“上板寺”。這里海拔3450米,建有玻璃云臺。站在玻璃云臺平視前方,許多山峰都隱沒在云霧之中,只露出一點點山頭。這些山頭都沒有玻璃云臺高,似乎人們可以把它們踩在腳下。抬頭仰望,天空并不高,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抓住云彩。行走在玻璃云臺上,一陣陣云霧從腳下飄過,人猶如漫步在云端。站得高看得遠。這里的視野更廣闊,似乎能將整個太白山盡收眼底。站在玻璃云臺,山風呼呼作響,帶著些許寒意,站得久了,真乃“高處不勝寒”。太白山地處我國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分界線上,北受西北干冷氣流影響,南受東南潮濕氣團影響,高山區(qū)氣候多變。盛夏季節(jié),低山區(qū)炎熱多陣雨,中山區(qū)濕潤多雨,高山區(qū)涼爽多霧。“一日歷四季,十里不同天”。“朝辭盛夏酷暑天,夜宿嚴寒伴雪眠。春花秋葉鋪滿路,四時原在一瞬間”。更有“山腳盛夏山嶺春,山麓艷秋山頂寒。赤壁黃綠白蘭紫,春夏秋冬難分辨。”的佳句。
下午4點29分,我們來到“朝暉夕陽”景點。每當朝陽升起或夕陽西下之時,云蒸霞蔚,光芒四射,霞光萬丈,絢麗多彩,這里是早觀日出、晚看夕陽的好地方。此處崖壁突兀,好像雄鷹展翅,人站立其上,仿佛能凌空飛翔,扶搖直上。下午4點36分,我們終于攀上“天圓地方”。此地是一處山頂,四四方方,有半個籃球場大,上面亂石堆積,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其中,在一塊橫臥的形似長方體石碣上書寫著四個斗大的正楷字——“天圓地方”。旁邊還立著一塊高大的石碣,書寫著十四個正楷字——“秦嶺主峰太白山 中國南北分界嶺”。這里位于海拔3511米處,山高勢險,怪石嶙峋,風緊云低,視野開闊,天空仿佛一個巨大的圓蓋,山巒連綿無垠。站在峰頂,天離我們?nèi)绱酥柈旑^照,云在腳下飛,真有“去天三百尺,舉手可近月”之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李白的《登太白峰》曰:“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這首詩極力描寫太白山之高峻,通過奇幻的想象,將詩人由山引導到天上,生動地表現(xiàn)出太白山高聳入云的雄姿壯景。
在太白高山區(qū),特別是每年七八月份,雨過天晴之后,陽光、氣流、云海等眾多自然因素的充分結合,云霧升騰,在陽光折射下形成七彩光環(huán),如同佛光普照,熠熠生輝。那一刻,光環(huán)隨人動,人在光環(huán)中,顯得奇異而瑰麗。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太白寶光”,又稱“太白佛光”。其實,本質(zhì)是太陽自觀賞者身后,將人影投射到觀賞者面前的云彩之上,云彩中的細小冰晶與水滴形成獨特的七彩環(huán)形光影,人影正在其中。“太白寶光”的物理現(xiàn)象,增添了太白山的神秘色彩,也帶給人無限的遐想。
秦嶺氣勢巍峨,雄渾壯闊,它橫亙在中國腹地,綿延1600多公里,山域面積達到40萬平方公里。由西向東逶迤,崇山峻嶺形成宏大的身軀,最終形成了西起甘肅,穿越陜西,東至河南的龐大山系,鑄就了中華大地南北之分界的重要地理標志。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秦嶺時這樣描述秦嶺的意義:“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千百年來,秦嶺如同一位智慧長者啟迪和護佑著中華民族。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慎終追遠,不忘祖脈,滿懷敬意地悉心守護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上這座不朽的“秦嶺”。
當天,登太白山的人真不少,大家久久徘徊在“天圓地方”,沐浴著柔和的陽光,吹著陣陣涼風,欣賞著大好河山,感受著秦嶺的博大胸懷,領略著太白山的神奇魅力,體驗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摯感情。
站在“天圓地方”向南瞭望,腳下的山嶺向南延伸而去。據(jù)景區(qū)路線圖來看,那是去“拔仙臺”的路。去那里要走8.5公里,而且地勢險要,目前景區(qū)還沒有開放。為趕下午7點下山的旅游大巴,我們必須盡快下山。下午4點56分,我們從“天圓地方”步行下山。6點28分,我們乘坐大巴趕往太白山游客服務中心。1小時后,我們走出太白山旅游客運站,然后驅車回家。 
 
最后更新
熱門點擊
  1. 苜蓿
  2. 老家二十四節(jié)氣
  3. 醫(yī)學生的吶喊
  4. 走丹江
  5. 溫暖的手
  6. 激情葫蘆島
  7. 相聚貴陽
  8. 夜航黃浦江
  9. 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
  10. 與兒童一起過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