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的時候,村里出了一件新鮮事,村民王文豪和李素芳的兒子王秀俊開回來了一輛嶄新的奧迪轎車,如今在農村買轎車雖然算不上什么稀奇,但對于王家這個家庭來說卻真是不容易的。大伙都夸王秀俊有出息了王家發(fā)財了享福了。 20世紀80年代的一年,李素芳結婚不久后的一天,早上剛開門一看吃了一驚,門前放著一個包裹,冷靜下來打開包裹一看,里面竟是一個嬰兒,而且是個男孩。也許還沒有孩子,李素芳很是高興,馬上就把嬰兒抱回了家養(yǎng)了起來。 一年后,李素芳自己也懷孕了,鄉(xiāng)鄰和親友們就對她說:“自己都懷孕了,趕緊把撿來的那個孩子送走,送到孤兒院去,省得自己將來費神費力地撫養(yǎng)。再說,如果將來孩子不學好,那不是是麻煩的事嗎?或者孩子上學要讀書從小學到大學得要花多少錢?” 聽了大伙的七嘴八舌,李素芳說:“我已經把孩子當親生的了,又已給他上了戶口,現(xiàn)在怎么舍得把他送走?就算是將來出什么事情,我也要把他養(yǎng)大,擔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也就在這一年,李素芳生下了女兒。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90年代。這時,李素芳的兩個孩子都上學了,看到兩個孩子漸漸地長大,李素芳高興的同時,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的確重了。李素芳家里只種著八九畝承包地,全年的收入都靠這。再說,那時候農民的負擔相當重,家家戶戶都沒有多余的錢。自從兩個孩子上學,李素芳幾乎年年跟別人借錢,而且是越借越多。到了兩個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李素芳已經虧下了上萬塊錢的債務。為了給孩子讀書,李素芳和丈夫常常只吃白飯只喝稀粥。 王秀俊初中畢業(yè)的時候,村里的很多人勸李素芳,趕緊不要再讓王秀俊讀書了,讓他到外面打工掙錢,給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李素芳盡管心里有苦處,但她說:“只要孩子能念書想讀書,我就是不吃飯也要給他讀書,不能因為他不是我親生的就不讓他讀書。” 王秀俊還真不錯,他以較好的成績考上了縣里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中。讀書的費用更大了,但開學的時候,李素芳二話沒說就跟別人借錢將王秀俊送上了學校。讓人們驚訝的是,第二年,李素芳自己的親生女兒初中畢業(yè)的時候,她卻不再讓女兒繼續(xù)讀書了,而是要女兒出去打工掙錢貼補家用。 時光飛逝,三年后王秀俊又考上了一所大學?忌洗髮W當然是好事,可每年一萬多塊錢的學費哪里來呢?村里有的人暗地里又勸李素芳,畢竟不是親生的,給他念什么大學?可李素芳鐵了心地說:“念!不管怎樣都讓他念!”同時,她開始到處籌錢,跟親戚借跟鄰居借,銀行的貸款也拿了,才把王秀俊第一年讀大學的費用湊夠了數(shù)。 第二年王秀俊開學的時候,李素芳籌錢就更是一件難事了,舊債未還又欠新債。萬不得已,有一次,李素芳語重心長地對王秀俊說:“兒子啊,今天我告訴你一件事情吧,你是我撿回來的孩子,這些年我一直打探你親生父母的家在哪里,我現(xiàn)在也知道了,你去跟他們借些錢吧,不然沒有辦法開學了。” 幾天后,李素芳就跟王秀俊一起去了鄰縣他的親生父母家。 可實在令人沒想到的是,王秀俊的親生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并沒有顯得多高興。王秀俊談到借錢的時候,他的親生母親說:“你爸爸去世幾年了,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錢,我哪里還有錢啊。你的兩個哥哥都老大不小了,還沒有娶上媳婦,人家姑娘都嫌我們家窮。我還哪有錢供你讀書?” 李素芳見是這樣的情況,二話沒說就拉著王秀俊回家。路上,王秀俊嘆了口氣對李素芳說:“媽媽,從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親生媽媽!” 兩年后,在政府以及社會上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王秀俊終于讀完了大學,并在南方一座城市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從當初的三四千多塊錢不斷地往上漲,到如今已經漲到兩萬多塊錢了。加上其他的各種生活補貼,王秀俊每年有三十多萬元的收入。當然,家里欠下的五六萬塊錢的債務早已經還清了,日子漸漸地好轉起來。幾年后,王秀俊還娶上了媳婦。 現(xiàn)在,李素芳一家的日子真的越過越好。家里什么都有了,空調、洗衣機、冰箱、液晶電視等各種電器都是兒子王秀俊給買的。李素芳還常常說:“我讓孩子多讀書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的夢想現(xiàn)在終于實現(xiàn)了,真沒想到撿來的兒子這么有用,幸虧讓他多讀書?” 兒子王秀俊每次從外面回來也會說:“我真慶幸自己來到王家,碰上了我的好爸爸好媽媽。如果沒有這一家人對我的關心愛護,沒有爸媽不惜代價地給了我讀書的機會,我想上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的夢想怎么能實現(xiàn)呢?哪能過上現(xiàn)在這樣的好生活呢?父母的恩情我一生都報答不完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