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利他之花開遍時代的園囿 |
(寫全國乙卷作文,夢回青春) |
|
沁筱寒(江沁園) |
《論語·雍也》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然也?v使月迷津渡,但有他人燈塔的微光,自己的船總不會迷航;縱使長河霜冷,但有他人與自己攜手同行,自己也終能走出康莊大道。若時代是一個園囿,那么縱使一株仙葩艷冠群芳亦終究是在唱獨角戲,莫若千紅一笑、萬艷同喜那般能掬得“滿園春”。故,與其一枝獨秀,不如讓利他之花開遍時代的園囿。 以“百花齊放”的集體力量實現(xiàn)的利己主義,是讓他我共發(fā)展的高階的利己主義。“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羅素如是說。遙想遠古洪荒,尼羅河的洪水潤澤了古埃及神秘的靈魂,愛琴海的微風吹拂著古希臘飄逸的衣衫,黃河的驚濤拍打在華夏壯闊的岸上……若當時有某種強大卻低階的利己力量將全人類文明統(tǒng)一,則全人類文明想必會因單調(diào)而不那么鮮明突出吧?若沒有世界各地綻放的參差多態(tài)的文明之花,“文明互鑒”又何以成為現(xiàn)今的全球“熱詞”?再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道、墨、法等不同思想激烈碰撞,綻放出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百家”因“爭鳴”而愈加光輝四射,各自走出了獨屬于自己的花徑。可見集體凝聚了更大的力量,能取得比個體的努力更大的成效。“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花獨放”的景象自有魅力,但終究失之低階;“百花齊放”的景象方更具活力,且因高階而在歷史長河中永葆清香。 反之,“吹燈阻路”式的低階的利己主義,則對真正的利己毫無裨益可言。“浪潮之壞在于抹殺不同的意見。”王元化如是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此后儒學一枝獨秀,蓋住了其他學說的芬芳。精彩的時代逝去,單調(diào)的時代降臨。至明清時期,傳統(tǒng)的儒學已淪為讓我們民族停滯不前的桎梏。一花容不下百花,或因信心不足,或因缺乏欣賞他人之美的胸襟。唯見一花小世界,未見百花大世界,委實短視。可批判不過是通往人間正道的捷徑,時代的使命絕不允許我們一味“吹滅別人的燈”,“阻擋別人的路”。于是20世紀初,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吹燈,不阻路,保守的舊書生和激進的革命青年在北大和諧共存。恰有了“百花齊放”,我們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才能不懼櫛風沐雨,一路高歌,奏響新天地、新奇跡的凱歌。 毋庸置疑,讓利他之花開遍時代的園囿,方為盛世之大道。“一個人擁有的夢想,是理想;一群人擁有的夢想,便是真實。” 約翰·列儂如是說。然也,唯有“百花齊放”能讓人觸摸到時代的脈搏。中華民族眾志成城,以利他抗擊疫情;全國各地互幫互助,以利他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iào);長三角經(jīng)濟一體化,以利他帶動長江流域經(jīng)濟發(fā)展……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便是一朵朵花,只有每一朵花都散發(fā)出怡人悅己的馨香,才能筑成社會歷史的園囿。若是為利己而不愿利他,為艷冠群芳而不許百花爭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花只怕無法開遍時代的園囿。放眼世界亦然。每個人都該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不囿于一國一族,在利他中為世界發(fā)展貢獻出獨屬于自己的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如此,就能由暗香盈袖的朵朵鮮花匯聚成香遠益清的百花園囿,馥郁整個世界。 吾輩青年,躬逢盛世,任重道遠。勸君莫做“吹燈阻路人”,不妨利己掬得“滿園春”。我們合該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讓利他之花開遍時代的園囿。如此,既享有一花小世界的幽美,亦容得百花大世界的絕美。何樂而不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