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們用青春譜寫的詞牌——《知青萬歲》 |
——獻給烈士金訓華和他同時代的知青英雄們 |
|
紀福華 |
提起金訓華,五六十歲的人,特別是對于1700萬親身經歷過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來說,就像一道光。 我國發(fā)行的唯一一張知識青年形象的紀念郵票,畫面就是金訓華在洪水中搏擊的場面。據說,這張郵票目前已價值不菲。 《金訓華的英雄故事》連環(huán)畫;《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金訓華的故事》……有關金訓華故事的書刊甚至進入拍賣行,價格翻了上萬倍。尤為關鍵的是,這些連環(huán)畫、故事書影響了當年一代尚在學校就讀的中小學生——“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收貧下中農再教育”、“廣闊天地煉紅心”、“扎根邊疆干革命”、“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成了那個時代青少年心中的夢。 金訓華,原上海市吳淞第二中學1968屆高中畢業(yè)生。1969年5月25日,他帶著妹妹和一批上海知青(共34人)到黑龍江省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插隊落戶。 1969年8月15日,天像漏了一般,瓢潑大雨、山洪暴發(fā)。下午4時,金訓華和戰(zhàn)友們,已連續(xù)修了3天大壩。 生產隊長老姜忽然跑來對民兵連長老賈說:“堆在河沿上的150根電柱被水泡倒了,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 “任務交給我們吧!”金訓華二話不說帶上陳健和另一位知青立即趕到河邊。 此時電柱已被沖進河里,他一邊脫衣服一邊喊:“陳健,快跟我下去撈!” 陳健隨即跳入洪水中,剎那間,他們都被洪水卷入漩渦。 小船劃過來,就在小船靠近他們時又一個大浪撲來,陳健只覺得背后金訓華猛推了他一把,陳健得救了,金訓華卻被卷進漩渦沒影了。 18天后,放牛娃才在百公里外發(fā)現金訓華的遺體。 8月18日,遜克縣遜河公社雙河大隊上海下鄉(xiāng)知識青年陳健等人賦詩紀念好友金訓華,其中一首為《獻給金訓華烈士》:“請松一松手,松一松手吧,親愛的戰(zhàn)友!交給我吧,您手中的紅旗。” 8月25日,遜克縣決定:追認金訓華同志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日,發(fā)出《關于開展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金訓華同志學習的決定》。 10月27日,《解放日報》頭版刋登了毛主席語錄: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另有標題:活著就要拚命干,一生獻給毛主席――記為搶救國家物資英勇獻身的金訓華同志英雄事跡。1969年10月28日第二版,標題:金訓華烈士日記摘抄,刋登了金訓華的日記。第四版整版美術畫刋,標題:活著就要拚命干,一生獻給毛主席。 11月3日,《黑龍江日報》第三版刊登了金訓華烈士的母親、上海國棉十五廠工人謝香云《訓華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的好后代》的文章。同版報紙還刊登了金訓華生前好友張吉生、王桂生、程春梅回憶金訓華的文章。 11月6日,《黑龍江日報》第三版刊登了遜克縣革委會調查組整理的金訓華烈士日記摘抄。同版報紙還刊登了金訓華烈士的妹妹金士英《接過哥哥的手中槍》的悼念文章。 12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志1969年第12期發(fā)表評論員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樣》,并刊登了金訓華烈士日記摘抄(1969年7月—8月)、上海市逸中(著名畫家陳逸飛先生與徐純中先生合作作畫用的筆名)的水粉畫《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革命青年的好榜樣—金訓華同志》。此后,學習金訓華的活動在全國形成高潮。 金訓華的事跡在全國傳播開后,立刻把上山下鄉(xiāng)運動推向了一個高潮,北京、上海、四川、河南的知青紛紛要求到英雄戰(zhàn)斗過的地方插隊落戶,當時遜克縣僅上海的知青就達5400多人。 “金訓華推了我一把,我活了,他卻犧牲了”成了陳健永遠解不開的心結。 知青陸續(xù)返城了,陳健的父親為他留了房間,希望他把戶口遷回上海,陳健卻拒絕了。 陳健回到了遜克縣,因為金訓華孤孤零零沒人陪。陳健會帶來他喜歡吃的饅頭、新果,點燃兩根煙,倒上兩杯酒,直聊到太陽也醉成大紅臉 五十多年了,無論刮風下雪,年復一年,陳健每年都要至少四次去看金訓華。 雙河村“村史館”天天向前來朝圣的人講訴著金訓華的英雄事跡。歷史似乎已把昨天的一切都遺忘了,可當年的知青卻沒有忘,金訓華像一道禪,這幾年結伴而來祭掃金訓華的老知青每年不下百人。 看過英雄事跡的人紛紛留言—— 2019-08-17,黃教授:“緬懷金訓華烈士的英雄事跡,學習和弘揚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告慰烈士英靈!” 2019-08-17,藍天白云:“活著就要拼命干,一生獻給毛主席。”是我青春期的座右銘,時至今日,難以忘懷,更有同感——— “金訓華是犧牲了的我們,我們是還健在的金訓華” “紀念他更是要發(fā)揚他充滿家國情懷,勇于擔當的精神!” 《走過青春的老三屆》是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系列專題片,第一集的重點就是到遜克縣采訪金訓華事跡。 “一直有人問:金訓華為撈大木頭犧牲值不值?我認為,英雄就是英雄,任何時代都需要這種忘我犧牲的奉獻精神,這種精神永遠不會被遺忘。”陳健滿含深情地對著全世界說,他的聲調依然不減當年,像用青春譜寫的豪放詞。 2018年12月23日“中華知青紀念碑”在金訓華的家鄉(xiāng)上海落成,老知青們在子女,甚至孫輩的陪伴下,在“中華知青紀念碑”下站立,仿佛一個時代的豐碑。他們用依然不服老的歌喉,唱響了知青們用青春譜寫的豪放詞——《知青萬歲》的歌聲響徹中華大地。
聯系方式: 姓名:紀福華;性別:男,手機:15900810465;微信號:J15900810465,qq號:496632571;郵箱:496632571@qq.com; 地址:上海寶山電臺路568弄18號樓1703室 郵編:201906; 單位:上海市顧村中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