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年冬至一過,村里家家戶戶都要做上幾塊雪白的糍粑。
做糍粑的程序比較繁瑣。先要將上等的糯米在清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然后放進木甑中蒸上一個多鐘頭,再將蒸熟的糯米倒進石臼中,請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往石臼里使勁地舂,直至把糯米舂成膠狀。最后在撒有石膏粉的簸箕里,將搗爛的糯米團揉成圓月一樣的形狀,再經(jīng)過一晚上的冷卻,圓潤如玉的糍粑就算做成了。
吃糍粑的方法可就多了:可以放在雞湯里煮著吃,放在米飯上蒸著吃,放在油鍋里煎著吃……但我覺得最幸福的還是直接在火上烤著吃。鄂東的冬天很冷,一家人經(jīng)常圍坐在火爐旁烤火,這時候可以在火爐上架上一把火鉗,把糍粑放在火鉗上烤。烤糍粑時火不能太大,不然就會只把外皮烤焦,而里面還是生的、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動,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膨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算烤熟了。如果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紅糖,如果你要吃咸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腌菜。糍粑已經(jīng)捧到手上,家里大人還會不斷叮囑你,不能急于下口,要不會燙到口舌的……
一塊雪白的糍粑,承載著多少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糍粑,是春節(jié)最美的鄉(xiāng)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