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菊的風骨,都與冷有關(guān),由冷而香得冽,搖曳得卓絕。秋葉添黃、衰草長遺,菊在盛秋一隅獨酌一杯冷香,酒酣處,就潑墨了這個秋半軸山水風景。
冷的菊,有秋的清冽,秋的高遠,孤獨地芬芳。很多時候,孤獨或許只是因為不屑于流于媚俗,迷亂在千層紫陌、萬丈紅塵,堅守孤獨就寫意了大雅。春夏繁盛間,再絢爛得綻放爭奇斗艷,成了凡脂俗粉,淺抹大地,熱鬧蕪雜后迅速洗凈鉛華。在秋的涼薄里,百草遲暮,戚戚慘慘切切,唯有菊,在蕭蕭秋氣里讀出了這個季節(jié)的淡泊,浮華后的成熟,滄桑后的老練,讀出了遲暮前的安然,所以菊在秋風寒露與冷霜涼霧間禪定,超然而孤芳自賞,純粹而我行我素。
笑西風、戰(zhàn)秋霜,菊與鐵骨傲寒的梅一樣,無疑有一份決絕勇敢,如果說堅守孤獨是一種大雅,那么笑傲苦難則是一種高格。對于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烏托邦,真性情之士勇于直面千難萬險,所以他們不放棄堅持,不泯然于俗流。每個人都會選擇,但有幾人敢于風雨兼程?菊選擇了秋的淡泊,亦肩負了秋的風霜,這份擔當,這份勇氣,乃花中大丈夫。簾卷西風,易安居士悲嘆“人比黃花瘦”,菊的細瘦里有一份浩然,易安居士沒嗅到,故而這個夾在南北宋之間的女人一任憂傷綠肥紅瘦,一任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人比花憂傷,比花脆弱,故而我們看到了那么多的憔悴和凋零,盡管有時候年華正好。
菊冷得有味,冷得悠遠,人若冷,必定有故事,有深度。這里的冷,是一種孤獨,是一種自我,亦是一種執(zhí)著。我們很多時候,要向菊學孤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已然在歷史的風塵里泛黃,今天的世界欲浪滔天、錢潮動地,人類小舟在這些浪潮上漂泊,找不到?康母蹫场H祟惥褡詈笫刈o地的大學,理應(yīng)是象牙塔里朝圣者的大學生,一樣不可避免地被這些功利意識熏染,試問當今有多少大學生在潛心求學?有幾人在探索的路途純粹著走自己的路?又有幾人在滾滾紅塵守一顆干凈的心?有句話叫人在紅塵,心在青山。身在塵寰,但心要有所堅持。而堅持,有時候注定孤獨,就像菊在百花開盡的季節(jié)默默冷香,獨品無邊秋色。從華燈靄月到古寺青燈,從車水馬龍到空谷幽蘭,心還是要冷香一點好,因為這份菊般的冷是純粹的,也是超然的。而在這個濁世,唯有純粹的,才能給我們救贖。
冷菊如墨,潑灑在長秋的宣紙上,于無邊木葉里點出那幾抹神采,而我們,又能臨摹幾分?秋色無邊幾點菊,冷香獨酌人自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