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遠遠不如我們想象中的磅礴大氣,也沒有俊秀旖旎的風(fēng)光,但是行走其中,內(nèi)心卻有種難得的安寧。她沒有突兀的棱角、沒有張狂的性情,居住其中,有一種回家的溫馨感,難以言喻卻又打動人心。出游的目的是為了放松,于是乎,一點點來自自然界的饋贈就成了都市人心中的奢侈品。珍藏點滴記憶,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掏出來曬曬心情,這是多么愜意的事啊!
墻角下的感動
山莊的清晨幽靜得能聽得見自己的呼吸,霧氣彌漫著整座山,稀稀疏疏的人影隱約可見。早晨七點多,我拿著相機走出了房間,去感受久違的山林冷風(fēng)。
盤山公路上幾乎沒有人,不知是夜雨還是霧氣濕潤了馬路。遠遠地,晨光中,看見一位老奶奶背著背簍在路邊割豬草,我不禁想起了在家鄉(xiāng)度過的孩提時代,想起了早出晚歸的奶奶和那個已年代久遠的竹簍。透過霧氣,我尋覓著一種感動,一種淡泊,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這里,沒有天完全亮后的做作與啼鬧,一個人在孤獨的盤山公路上踱步,一朵花,一只飛過的蟲子,一張沾滿露珠的蜘蛛網(wǎng)……似乎都是圣潔的,真怕天亮的光芒會打破這種和諧。
一簇月季迎風(fēng)招展,生命的力度堅韌而不張揚,不忍心去攀折哪怕是即將凋零的殘花敗枝。在不經(jīng)意間,目光停留在了墻角稀稀疏疏的花瓣上,非主流的畫面一閃而過。原來非主流也是對現(xiàn)實世界的寫照,只是前者注入了個性獨特的思維而已。欣喜與感動油然而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果可以,生命像花瓣一樣,飄飄灑灑選擇任意地凋零,這才是人類最真的自由啊
竹林深處……
沒去過蜀南竹海,卻見過真正的竹林。小時候,我最喜歡在竹林里穿梭,不用去擔(dān)心參差的枝干會劃破衣衫,不用留意腳下扭曲的藤條,只管隨心所欲地游走或奔跑。老家的竹筍不苦不澀,入口香脆而回味無窮。
天臺山的植被覆蓋率很高,盤山公路兩旁的冷杉排列整齊而茂密,天氣晴朗的時候,抬頭一看,會產(chǎn)生樹天一線的錯覺。但是一種東西見得太多了,就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當(dāng)我不再對滿山覆蓋的冷杉感到驚異的時候,一個濃霧籠罩的清晨,在一戶農(nóng)家前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片小竹林,便覺眼前一亮。踏進去,竹子的清香撲鼻而來,頓覺神清氣爽。早晨七八點,云霧散去。當(dāng)光線透過并不茂盛的竹葉灑進來的時候,感覺霧氣在慢慢地下沉,墜落地面,于是整個人就被霧氣圍繞著,閉上眼睛,讓這山中的靈氣清洗掉塵世的一切喧囂,讓所有的憂愁隨晨霧一起下沉吧!
晨光里的背影
早上九點左右,整座山已經(jīng)從沉睡中醒過來了,濃霧只剩下一層薄紗了。路上行人、車輛開始流動起來。在去天臺瀑布的路上,我碰到了一對特別的步行者:老人與孩子。爺爺背著孫女并不沉重的書包,雖頭發(fā)花白,但精神健旺。他側(cè)著頭跟天真可愛的孫女輕聲交談著。在與他們擦肩而過的瞬間,我的鼻子突然酸酸的,于是轉(zhuǎn)身拍下了這一幕。
也許,這是很平常的生活,但是幸福卻在平凡中彰顯出獨特的魅力。從山下爬到山頂,要一個多小時。對于都市人來說,早起爬山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奢望或一種累贅。駐足,回望,直到他們的背影消失在薄霧里。曾經(jīng)這種和諧的畫面也出現(xiàn)在我的童年時代。每每拉著爺爺粗糙、布滿皺紋的大手,我幼小的心靈里總會有一種踏實感,不再哭泣、不再惶恐、不再調(diào)皮。其實,爺爺講的道理并不一定是終身難忘的,只是爺爺溫和的話語與溫暖的大手讓我找到了依靠和信賴的港灣。也許,現(xiàn)在的我應(yīng)該攙著他爬每一層樓梯,過每一條馬路;也許,我應(yīng)該乖乖地坐在火爐旁,聽他講那些聽過千百遍的老故事;也許,我應(yīng)該在他熟睡的時候,為他蓋好被子;也許,我應(yīng)該陪著他,給他足夠的勇氣去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
任憑晨風(fēng)吹散薄霧,我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而思緒卻定格在那對背影中,淚光模糊了前方的路……
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不在于參觀過多少名勝古跡,不在于學(xué)到了多少知識,不在于品嘗了多少美味佳肴……有時候,一朵凋零的花,一叢稀疏的竹子,一個遠逝的背影……都充滿了思索的力量。旅行的意義就在于給疲憊的心靈尋找一個釋放的空間,給貧瘠的思想覆蓋一層肥沃的土壤。 |